中学生逆反心理之我见肥东县古城中学吴国红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好顶撞教师的学生。教师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这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不但学校不易管,老师不易教,而且对整个社会及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家庭原因,现在有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的破裂会给他们造成心理的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闯大祸,有点小毛病不算什么,对孩子在吃、穿、用、玩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总是给予满足,由于长期的放纵和溺爱,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往往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家长性急无奈时又往往施以武力教育,结果粗暴的打骂使孩子产生了对立情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另外现在有许多留守儿童长期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而思想和学习情况又缺少关心,他们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2、学校原因,有些学校和教师不顾学生的客观学习规律而一味地增加学习负担,没日没夜的利用双休日上课、考试、补课、辅导,搞满堂灌等疲劳战术。这种做法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教育者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学生不公正的态度、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这些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再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也会造成学生厌学、逆反的心里;部分教师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对他们的能力、成绩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往往只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使大多数学生感到进步无望,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逆反情绪和逆反心理。3、社会原因,首先是网络的影响,经调查发现学生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的很少,他们大部分人利用网络是来玩游戏或和网友聊天。而网络游戏中充满了大量的凶杀、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这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容易导致极端逆反心态的产生。其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逆反心态的产生,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4、自身原因,中学生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其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中学生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继而产生逆反心理。二、如何改变学生的逆反心理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它能为学生知识1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里基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例如,进行困难教育培养其耐挫力品质;进行独立行为教育,培养其独立的品质;进行竞赛教育,培养其竞争品质;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其在社会中自由生存能力;进行“小发明”教育,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品质等等。总之,要全方位的多层次地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良好的心理素质。2、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学生,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