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如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2题。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地球公转至P位置时,为近日点附近,日期是1月初,所→以公转速度最快的一段是甲乙。答案:A2.年6月16日发生了日全食,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解析:根据地球公转至P点时的日期及地球公转方向可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丙点。答案:C下图为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数据图表,据此回答3~4题。3.比较图甲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昼长时间最长和最短的两个城市是()A.上海和哈尔滨B.成都和西安C.西安和北京D.拉萨和哈尔滨解析:用各城市的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即为各城市的白昼长度,可知拉萨白昼最长,哈尔滨白昼最短。答案:D4.此日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是在图乙中的()A.①B.②C.③D.④解析:从图中各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都是北京时间)可以看出,白昼都短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从乙图中可知只有地球在③处时北半球白昼长短才符合。答案:C(·六安模拟)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地日照间距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据此回答5~7题。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甲24°45′2.02H乙40°28′1.18H丙35°21′1.41H丁26°36′1.86H5.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都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原因是()A.冬至日气温低B.冬至日降水多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解析: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冬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楼房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因而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答案:D6.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四地中,甲地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因而甲地该日的昼长最短。答案:A7.位于北纬30°的杭州,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楼高均为30米的住宅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35°≈0.7,tan45°=1,tan60°≈1.732)()A.35米B.40米C.45米D.50米解析:冬至日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H=90°-(30°+23°26′)=36°34′,楼间距=H/tan36°34′,可以算出楼间距应不小于40米。答案:B(·马鞍山调研)“右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8.该校所处的纬度为()A.66.5°NB.23.5°NC.23.5°SD.66.5°S解析:由于该地一年中正午时旗杆影端都不指向南方,即太阳直射点不可能位于该地以北,因此可排除位于南半球的C、D项;①、③时杆影为零,即发生了直射现象,又可排除A项;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5°N。答案:B9.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解析: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杆影指向北方且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北回归线最远,可能是12月22日。答案:D10.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中()A.地球公转线速度逐渐加快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解析: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即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在此期间,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A项错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项错误;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不断缩小,直至发生极夜现象,D项错误。但这一时段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选项B正确。答案:B读图,回答11~12题。11.若图示为两条纬线,P点昼长大于M点昼长,那么该图所在的位置和月份分别为()A.北半球6月B.南半球7月C.北半球10月D.南半球8月解析:6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答案:A12.若图示为两条等太阳高度线,P点为北极点,则此时下列现象中最可能发生的是()A.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B.北印度洋出现逆时针洋流圈C.澳大利亚农场主在收割小麦D.希腊易发生森林火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