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音乐课表现力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元宝山镇中心校吕娇艳音乐是国际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而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音乐课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为只要学会一首歌、听“懂”一支曲、会一个乐理知识点就行了。新课程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要遵循参与原则,“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而其实在多次的课程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有一定的活泼性,但是由于不知道怎样去表现以及害怕被嘲笑的心态造成了学生的表现限制。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师激情生动教学,营造轻松愉快氛围别人都说音乐是心灵的呼唤,那么既然是呼唤,就要完全打开自己,放掉枷锁。在教学课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的指航标,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情绪,于是在音乐课程中教师要生动且较夸张的教学,以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音乐课程不比语、数、外,以教学知识点为主,音乐课程是要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学,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的学习。既然说到轻松、愉快,那就是要老师摆脱俗套的教学方式,只教会歌曲就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二、发挥教师主导地位,不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课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许多时候教师总是会不自觉的成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在课程中师生必须双方建立在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的引导由浅入深,学生的表现才能更有教学效果。三、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在课程中需要人物表演时,学生常常会出现不情愿的现象。此时,我会以鼓励的方式邀请学生表演,如果学生仍然不愿意表演,我不会强迫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主。但是,可以通过他人的精彩表演来激发部分胆量小的学生。胆量大的同学在表演时,禁止其他学生喧哗以及喝倒彩,完整的看完表演。胆小的同学表演时,我会不断的进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四、积极参与多种文艺活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往往学生兴趣刚刚被调动就已经离下课时间不远了。所以我就把视野投向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艺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表现力以及增加胆量。学生在节目排练过程中,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其音乐表现力也能得到锻炼、增强。所有这些文艺活动,我会让学生自己参与评论。在评论中,学生之间平等、坦率、融洽、自由,对以前不太明白的某些概念在评论中进一步明确。互相说出好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提醒对方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感受“美”表现“美”。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要求尽可能的投入情感,体会作品的内涵,以心带情、情景交融。但是这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一朝一夕的积累,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