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研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高度凝练,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时又为“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既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要求和根本诉求,又统领其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要求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理想追求,符合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体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价值要求;要将国家、社会的愿望和人才培育的目标,内化为精神动力自觉的源泉,牢牢地把握服务“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目标的方向。此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保障,这一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核心价值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动力源泉,既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自由解放、改革拼搏的创新精神,同时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是当下中国思想道德建设文明成果的高度凝练[1]。这一理论成果为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目标。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道德建设要求,在形成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又能符合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的建设内容,这有助于新时期大学生提高自身伦理道德水平,推动自身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三)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凝练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总目标,描绘了美好的社会蓝图,阐释了社会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表达了“中国第1页共7页梦”的理想价值追求,符合了个人、社会、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总要求。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植根于现代社会土壤,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其建设也必将会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助于核心价值观精神诉求的表达[2]。二、大学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一)功利性倾向日益突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相较于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而言,国家在教育领域投入的力度和速度相对缓慢,这使得高校的建设经费与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难以匹配,有的高校行政机构在这种现实的压力下很难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得不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关系学校排名的领域,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排名而教育,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功利性倾向严重。随之,很多高校教师也存在功利性现象,比如高校的教师受迫于量化考核而过于看重评职称、发表论文和申报课题,降低了自身对于教书育人和提高科研质量的要求。(二)暴力化现象日趋增多。大学校园暴力事件是当下一个极其令人惊悚的现象。大学校园本是一个安静美好的象牙塔,但正是在这象牙塔中,却发生了诸多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例如北大弑母案、复旦投毒案、云大连环杀人案等,每一件都令人感到惊恐和叹息。人们不禁都会问:天之骄子怎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举。中国的教育体制到底在培养怎样的人才。中国未来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细看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悲剧的出现与当前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校园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学习节奏、生活节奏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而我们平时对学生的道德引领和道德教育又与快节奏的校园生活相脱节,相对来说社会道德对青年学生的约束力量就弱了。(三)学校文化建设混乱现象严重。当下高校文化建设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这不利于高校文化的平衡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建设。一些大学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投入过多,如购买设施器材、建设校园景观,这样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