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欢迎对许昌指导工作。近年来,xx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XX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坚持走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中积极予以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市的有关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一)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xx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规划为先,以规划为统领,把规划作为第一资源,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体制,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市规委会。按照“五规合一、五规同向、五规同步”的要求完善规划体系。目前,市区重点地段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67个乡(镇)总体规划已全面修编完成,305个中心村的村庄(社区)规划全部编制完成。中心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40个基层村村庄规划已全面启动。(二)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许昌立足中原城市群“紧密层”和“半小时交通圈”的定位,结合实际,明确了市区东移北进、向北为主的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了“带状城市、组团布局、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和“一中心、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中心市区、县市XX县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布局合理、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积极推进中心市区组团式、县市XX县区内涵式、中心镇区特色式、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到20XX年使许昌城镇化率将达到50%以上,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围绕这个城镇化体系,坚持优先发展xx市区,全面建设许昌XX县区,加快发展5个县(市)XX县区,突出发展30个中心镇,稳妥推进3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xx市四个层次的“1533”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第1页共7页(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进程的重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建设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xx市积极运用bt、bot、回购制、代建制、特许经营等模式,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完善了城市功能。“十一五”以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累计达到280亿元,先后建成了市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许都大剧院等一批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项目;许昌至长葛、许昌至鄢陵、许昌至襄县城际快速通道、永登连接线、城市外环线等城际道路已建成投用,组团间基本形成半小时交通圈;石武客专许昌段、新郑机场异地航站楼、零距离换乘中心等一大批交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近两年,已初步建立了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在内的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20XX年,省定任务15607套,我市实际安排43个项目22342套,截至目前,已竣工1372套、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1657套、地上施工5306套、基础施工4007套。20XX年省定任务14397套,计划安排43个项目14400套,已开工11个项目3157套,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四)加快许昌XX县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四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即xx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的空间布局(“主”:XX县区主中心,即许昌XX县区的复合新城中心;“副”:XX县区副中心,即xx县xx区;“四区”,即积极推进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尚集产业集聚区、魏都产业集聚区和对外加工贸易区建设。“两翼”,即以XX县区东西边界周边区域为两翼,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现代城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区。)全面启动主中心建设,完善副中心配套功能,推动中原电气谷大发展、出形象。强化项目支撑,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XX县区道路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确保“三年出形象、五年显成效、十年铸新城”,为许昌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带第2页共7页动作用。(五)完善措施机制,提供要素保障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