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章第一节水土流失地带性规律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地带性(physicalgeographicdistrict)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过程和现象在空间分布上都依据各自所有的自然地理特点,呈有规律的带状排列。二、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一)地表水、热状况与外营力的关系地表水、热状况不同,决定了不同性质的外营力作用及其强度。(二)侵蚀的地带性规律(1)冰雪气候侵蚀带;(2)湿润气候侵蚀带;(3)干旱气候侵蚀带第二节水、沙平衡原理一、水量平衡(一)水分循环自然界水的循环I=O+△WP=EP=E+R水分循环示意图(二)水量平衡(waterbalance)I=O+(W2-W1)=O+△W(三)区域水量平衡方程P+Rs+Rg=E+sR′+gR′+qa+△WsR′(四)流域水量平衡方程闭合流域:对于一个天然流域,如果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一致。P=E+R+△WREP+=对于内流区的河流:1=+PEPR100=β+α二、土壤允许流失量土壤侵蚀速率成土速率(Soil—LossTolerance)。我国南方丘陵山区:T值为200~500t/km2·a黄土区:T值为1000t/km2·a平衡三、冲淤平衡(一)纵向平衡(一)纵向平衡1、不冲不淤平衡一般情况满足:来水最大含沙量ρmax≤不淤挟沙能力ρhρmin≥不冲挟沙能力ρK。2、冲淤平衡冲刷量=淤积量(1年)。(二)断面平衡RP就是断面形状率(ξ)或“形率”。由于半圆形断面的P最小,R最大,所以,形率的最少限度ξmin=2π。(三)平面平衡R=∞R=∞R3R1R2稳定河槽示意图aα2α3λ2λ1α1稳定河槽示意图bR=∞凸岸凸岸R=∞2BBBB稳定河槽示意图c第三节生态系统平衡原理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网))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网))食物链(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物质循环2、能量流动3、信息传递二、生态经济学理论1、生态经济学的观念生态经济学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为主导,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关系这个主题,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研究其矛盾运动中发生的生态经济问题,阐明它们产生的生态经济原因及解决的理论原则,从而揭示生态经济运动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流域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分析、评价、调控和经营管理,是生态经济学理论在流域整治与管理中的具体运用。2、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组成(1)流域概念流域既是一个完整的地形单元,又是一个水文单元,还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所以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和管理。(2)流域管理流域管理注重水土等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而不只是对水土流失的治理。(3)概念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是由流域生态系统和流域经济系统相互交织而成的复合系统。它具有独立的特征和结构,有其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是一个能够经过调控,优化利用流域内各种资源,形成生态经济合力,产生生态经济功能和效益的开放系统。(4)组成要素融合性有形要素无形要素协调有序性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能否相互协调地域性资源、环境具有地域性层次性不同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可控性人为可以加以控制三、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系统的特性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1.有序的耗散结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由于远离平衡状态,系统就需要不停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来趋于或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在这一复杂的运动变化中,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机制。因此,流域生态经济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有序的组织结构—耗散结构。2.网络结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结合,不仅是点的结合和单链条上的结合,而且是纵横交织的网络结合。3.立体结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有明显的三维空间特征。如:云南的茶胶人工森林。五、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物质循环土壤和岩石矿物质剩余有机体(活的和死的)大气溶于水和土壤气象的气象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