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放图片,引出课题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组图片,请欣赏。(播放图片)2、知道这是什么吗?——雾凇。这就是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雾凇。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雾凇。伸出手让我们一起写下它的名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教师边板写边讲解字形)(雾是形声字,上形下声,形旁是雨字头,声旁是任务的务,同学们都见过雾的吧?雾有浓有淡,薄雾时远处的景物看着隐隐约约,浓雾时近处都看不清了?)(凇也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声旁是松树的松,形旁是两点水。)(课文中还有个生字和雾的结构差不多,这个字是零下的零,他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写法都差不多,都是上下各占一半。请同学们打开书129页把书上第2题的这2个字描好。)二、激发兴趣,引入新授刚才老师给大家看的图片好看吗?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雾凇?大家说得真好,那作者是怎么形容赞美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27页,快速地浏览课文,时间2分钟,看看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凇的,把它找出来?(这么短的时间把课文读完,又要完成任务,考验的就是同学们抓住关键词的能力)指名交流,之后出示词语(投影出示)洁白晶莹缀满枝头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闻名全国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1)指名读,读错纠正(2)齐读。雾凇这么美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形成的呢?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了雾凇形成的经过。三、内敛升华,精读课文今天我们就集中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二自然思考: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雾淞形成的两个条件吗?形成雾淞不仅需要,还需要。(出示句子)相机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雾凇(遇冷凝结)你是在哪找到的答案?第一句。第二自然段下面几句说的是什么?师小结:第一句是概括写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后面的几句是具体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过程。第一句是概括的说的,下面几句是具体的说的。所以,这一个句子就是这一段话的——中心句。他们之间应该是——总分的关系这是一个长句子,要注意停顿。(ppt出示指名读)指导朗读:要读好这句话先读好这个词组,跟着我读:饱和的水汽,过于饱和的水汽,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连起来读: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你们连读三遍,看能不能背下来。重要的句子就是要熟读成诵!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样一步一步遇冷凝结成雾凇的呢?这是我们今天需要探究的问题。同学们这个形成雾凇的过于饱和的水汽从哪来的?指名读第二句。有了这些饱和的水汽就能形成雾凇了吗?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2个必要条件,还有一个条件在哪?1随着夜幕的慢慢降临,气温慢慢的下降,过于饱和的水汽也在慢慢的变化,它先是变成——雾气这雾气也在慢慢的变化着,你能发现他的变化吗(出示ppt)请你们从这几句中分别找出一个表示雾气变化的动词来?(弥漫,笼罩,淹没,模糊。)你看,这些词语就准确地描写出了雾气的变化程度。说明性的文章用词要准确!谁能读出这种变化来。指名读随着温度的越来越低,(出示ppt)这蒸腾的雾气……这里的雾气遇冷凝结成了雾凇,可是这句里没有出现“雾凇”这个词语啊?“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就是“雾凇”,是一个比喻句。这里也没有出现“凝结”啊?镀”就是“凝结”。对啊!洁白的霜花一层一层地凝结在松针上,就好像在金属上镀色一样。形成雾凇一般要八到十小时,哪些词句表现了这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在这些词下加点。好好读一读,要把它缓慢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轻声朗读这么美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一起读第二节。四、拓展练习多么美的雾凇啊!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模仿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借用文中的词句,将大雾的形成、消散过程写出来。五、总结: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特。观赏雾凇的美,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看落花”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亲身体会一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