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知识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显著”;二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求”;三是“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重点为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和我国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2、解析: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国家。并且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但能源缺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气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能源供需地区差异显著;同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以煤炭为主,占70%左右,而干净清洁的天然气仅占2.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国必须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比重;文中还介绍了我国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地区。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⑴知道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显著”,影响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发展。⑵明确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⑶记住我国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天然气分布的四大气区。2、解析只有明确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显著和明确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才会明白我国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大量污染环境,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必须开发利用中西部干净清洁的天然气;作为地理学习,也必然要让学生掌握我国天然气的空间分布。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内容比较简单,相对较难的是我国四大气区的名称及空间分布,要充分利用地图,讲清四大气区的位置,并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其名称及位置。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要充分利用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图,进行形象具体的讲授,并让学生学会据分析问题。课本配套地图主要有:图11.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1998年)图11.2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的比较图11.3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用心爱心专心1图11.41998年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地图册第54页中国西气东输工程图五、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1、复习晋煤外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1、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晋煤外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请同学们具体说说跨区域调配资源的意义和作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习“西气东输”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2、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显著问题2、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显著有哪些表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贫乏,使经济有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师生活动:学生先看教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3、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求问题3、为什么我国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设计意图:知道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以煤炭为主(70%左右)。大量煤炭的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粉尘污染、酸雨危害、煤炭堆放、燃烧的废渣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加大了铁路、公路运输压力。因此,必须提高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据课本回答教师归纳总结。4、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问题4、读“图11.3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说出我国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地区。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让学生逐步记住我国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地区,即:四大气区的名称和空间分布。用心爱心专心复习晋煤外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显著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求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小结2师生活动:教师按图的方位引导学生,让学生回答,并在图中勾划、书写主要天然气区的名称。问题5、读图“11.41998年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说出我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的比重最大,(占40%),天然气也占较大的比重(占23%),而我国长期以污染大的煤炭消费为主(71%),天然气仅占2.7%。说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程度与世界有很大的差距。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