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评记录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教师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通过模型构建,使学生在新授课上学到的概念进行了提升、概括。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明确,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注重问题引领教学,问题设计有层次,思维含量高。训练及时、恰当。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细胞的增殖后》进行的一节复习课,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核心概念辨析易混淆概念,能够通过构建模型,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重要物质的变化,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从本节课来看,基本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不足之处是需要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观点的机会,更加注重课堂中的生成问题。效果分析本节课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区分细胞周期的不同表示方法;能用曲线图、柱形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对有丝分裂的核心概念有了更好的理解,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评测练习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选择题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2.下面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期内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hB.S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C.记忆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G0期D.M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3.如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C.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4..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5.细胞周期检验点(checkpoint)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主要是确保周期每一时相事件有序、全部完成并与外界环境因素相联系。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参照如图所示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是2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但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C.有的细胞可能会暂时脱离细胞周期,在特定的环境下会重新进入细胞周期D.1到4过程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6.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①时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细胞壁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8.如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是()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d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9、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