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欧阳修大同一中:梁晓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的由来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写作背景醉翁亭滁壑蔚琅潺酿辄暝晦chúhèwèilángchánniàngzhémínghuì伛偻佝偻携清洌凛冽山肴野蔌觥筹翳yǔlǚgōulóuxiélièlièyáosùgōngyì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一词多义①云归而岩穴暝归: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①山水之乐乐: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聚拢,归集回家归依乐趣,名词欢乐,动词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①蔚然而深秀者秀:②佳木秀而繁阴①太守自谓谓:②太守谓谁秀丽,形容词发荣滋长,动词称谓是,为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而:③朝而往,暮而归④溪深而鱼肥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而”表示转折关系,却。朗读课文,注意虚词所表达的语气。“也”字表示的语气主要有三种:①判断语气(名词作谓语)②肯定语气(动词、形容词作谓语)③解释语气(用在因果复句末)如“环滁皆山也”。如“太守自谓也”。如“……,故自号曰醉翁也”。“而”字的读法:表顺接的轻读,如“日出而林霏开”;表转接的重读,如“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也”。第1段:引入第2段:写景第3段:写游而宴第4段:写归亭的环境: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亭的由来: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归于“乐亦无穷”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试从下列几方面理解:☆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众宾为何而“乐”?☆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本文与《岳阳楼记》作于同一年,都是在相同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心境下写成的。试从二者的立意、结构和语言三方面加以比较。醉翁亭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