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再别康桥徐志摩康桥剑桥大学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王维《《渭城曲渭城曲》》))2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高适《《别董大别董大》》))3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柳永《《雨霖玲雨霖玲》》))44、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李煜《《清平乐清平乐》》))55、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于易水送人一绝》》))6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王昌龄《《芙蓉楼送芙蓉楼送辛渐辛渐》》))7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李白《《赠汪伦赠汪伦》》))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词与本诗有何不同?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词与本诗有何不同?新颖的构思: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19231923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粱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胡适,粱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和绘画美(“三美”(“三美”))理论,被人评为理论,被人评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影响。写作背景: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BertrandRussel(1872-1970)《自由之路》《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