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遗址惨无人道的“杀光、抢光、烧光”政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9月9日日军在南京签字投降抗战胜利遗址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临危受命诱敌痛击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生命战争生命9月24日清晨,3500多名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狼牙山包抄。日军实施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整个狼牙山地区顿时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当时被合围在狼牙山上的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和周围村庄的群众达三四万人,为掩护党政机关和乡亲们突围,我们七连奉命担任后卫,待大家安全转移后,再留下一个班拖住敌人,最后转移。我们班长马保玉得知这一消息,便去找指导员求战,要求把拖住敌人的任务交给我们班。连长、指导员知道我们班战斗力强,经商量,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当时我们班除因伤病住院外,只剩下5人。即班长马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副班长是我。(以上资料选自《党史博采》1995年第12期《视死如归壮军威——忆狼牙山之战》(葛振林自述)24-25页)生命战争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生命战争《狼牙山五壮士》生命五位壮士,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主动放弃活着的希望,选择绝路的一刹那,他们就成为了豪壮之士。而弹尽路绝之际,镇定从容地跳下悬崖,更是那样地悲壮。他们,无愧于壮士的称号!两位壮士幸运地活着,只能证明生命的顽强。而日军向我们致敬的细节,不正告诉我们:赢得敌人的尊敬,才是最大的胜利?——张祖庆《狼牙山五壮士》生命“跳吧!同志们!”班长喊着。五个人一齐,向下……葛振林和宋学义给树枝挂在半空,二十丈绝岩的沟底有着三堆血肉…………宋学义的腰受了重伤;葛振林却已经回到他的岗位上,率领他的班每天早晨在操场里跑步了。(选自《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作者沈重原载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生命战争“两位英雄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但伤得很重。葛振林苏醒后挣扎着爬上来,又帮助不远处的宋学义爬上崖头,他二人拄着棍子往棋盘陀古庙方向挪着。我辨清他们是两个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所以就上前扶着他们。我们3人走走停停,到了棋盘石山腰的古庙。“第二天,时近中午,李元忠老道回到庙里,听我介绍两位是跳崖受伤的,立即双手合起来深施一礼,说他昨日躲在崖缝,正好看到八路军抗击敌人,舍身跳崖的壮举,还看见日本鬼子在八路军跳崖处列队行礼,说明被八路军的精神折服了。”(《党史文汇》2001年第01期第13页《狼牙山不朽的证言——访“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援人余药夫》)生命战争宋学义和葛振林的援救者,狼牙山人余药夫的题词与签名生命战争如果将来有可能重新编写教科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结尾,该不该将两位战士还幸存的事实以及日军向战士们致敬的细节,写进去?生命战争《狼牙山五壮士》生命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留有余味;在悲壮中,结束行文,给小读者留下探究的空间。——某学校王老师将日军向五壮士致敬的细节写进课文,有美化日本人的嫌疑,且和课文整体情感基调不吻合。——某学校郑老师课文是根据报告文学《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节选的。文学创作,可以不用将史实全部写进去。——某编辑部编辑《狼牙山五壮士》生命五位壮士,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主动放弃活着的希望,选择绝路的一刹那,他们就成为了豪壮之士。而弹尽路绝之际,镇定从容地跳下悬崖,更是那样地悲壮。他们,无愧于壮士的称号!两位壮士幸运地活着,只能证明生命的顽强。而日军向我们致敬的细节,不正告诉我们:赢得敌人的尊敬,才是最大的胜利?——张祖庆丹巴岛之战如果,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所描述的战争场面,发生在七十年后其他两国之间,五位战士最终弹尽路绝,无力抵抗。但他们并没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