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考考你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注:(1)沈佺期:唐代诗人。(2)平仲:银杏的别称。(3)浮客:游子。诗人自指。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古诗词鉴赏学习目标1、知道解读诗歌主旨情感的方法;2、能运用方法体味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旨,并能正确表述;3、感受古代诗歌丰富的情感美。古诗词鉴赏题型归类一、主旨情感类二、表达技巧类三、品味炼字类四、名句赏析类五、画面描述类六、比较阅读类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这首诗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着怎样深刻的哲理?(3)某某句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题主旨情感类解题方法1.看标题2.看注释(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3.看题材4.抓诗眼(关键字、词、句)5.抓意象主旨情感类答题思路通过什么内容(事件、场景、景物)+客观景物的具体特点+抒发什么感情(喜爱、向往、追求、同情、厌弃、憎恶、不满、痛恨、指责、揭露等)解题步骤1、读诗;2、结合注释译诗;3、运用解题方法解读主旨情感。运用一种方法体会诗歌情感1.小组合作探究:大家轮流发表见解,意见一致后把答案写在导学案上;2.推荐代表,抢答展示。试一试(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练习:《春夜喜雨》——《悯农》——试一试表达诗人欢愉喜爱之情(喜)表达诗人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2)看注释。提示:一般交代诗人的身份、生平、思想、创作风格,还交代了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练习:《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释:[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思考:概括这首诗的主旨。试一试练习:《次石湖书扇韵》姜夔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试一试思考:概括这首诗的主旨。桥、流水、村庄、岸边、浮萍、荷花、人家、庭院水乡清幽恬静对友人范成大的赞赏,更传递出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3)看题材。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空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1)从军行:乐府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2)楼兰:汉时对西域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思考:这是一首诗,抒发了()。试一试边塞征战将士们誓杀强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戍守边疆的艰苦和思归之情(4)抓诗眼。抓住关键字、词、句(议论抒情句)。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首诗通过()字(或词或两句),表达了()试一试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尽望乡(5)抓意象:能寄托作者情感的景物或事物。《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知道怎么体会诗人情感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营造了凄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羁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及强烈的思乡之情。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体会诗歌情感自主鉴赏——写出;组内交流——修改;推荐代表——展示)(我能做)1、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注:(1)沈佺期:唐代诗人。(2)平仲:银杏的别称。(3)浮客:游子。诗人自指。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我能做)2、点绛唇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