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行政效率与改革一、行政效率二、行政改革25/1/182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行政主体管理、行政运行管理和行政客体管理三个方面。我们研究这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不断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率的高低,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也是行政管理实践追求的基本目标。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行政效率,就必须依据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不断地进行行政改革。这既是历史发展必然规律,也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行政效率(一)行政效率的含义和特点(二)行政效率的要素(三)行政效率的原则(四)行政效率测评的标准(五)行政效率测评的方法(六)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七)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25/1/184(一)行政效率的含义和特点所谓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有益成果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因素之间的比率关系,即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用公式来表述,就是:行政效率=行政产出/行政投入。25/1/185※行政效率的特点:1.方向性2.关联性3.社会价值性4.相对性25/1/186(二)行政效率的要素1.效益要素2.经济要素3.时间要素25/1/187(三)行政效率的原则1.行政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原则2.量与质统一的原则3.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则4.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统一的原则25/1/188(四)行政效率测评的标准1.量的标准2.质的标准3.行为标准4.效益标准25/1/189(五)行政效率测评的方法1.行政费用测定法2.时效测定法3.行政功能测评法4.标准比较法5.因素分析法6.综合测定法25/1/1810(六)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1.行政环境因素2.组织因素3.人员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25/1/1811(七)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2.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3.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4.全面提高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5.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6.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7.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