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鸭山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文综)(时间:90分钟总分:300分只交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2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20小题,1—40题每小题2分,41-60题每题3分,共260分。)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A.有机进化B.化学演化C.生物演化D.有氧环境演化2.导致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C.环境变迁D.陆地消失3.右图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4.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5.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A.有序性和普遍性B.复杂性和整体性C.有序性和重复性D.整体性和重复性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读图回答6~7题。6.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岩石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8~9题。8.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9.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用心爱心专心土壤岩石地形气候生物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地貌10.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11.读回归线穿过的某大陆示意图,图中②处的陆地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2.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A.防地震B.省建材C.防冬寒D.防台风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13~15题。13.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1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15.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16.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发展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17.“臭氧层空洞”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用心爱心专心西岸东岸①②③④大陆回归线铁路公路河流聚落山脉沙漠湖泊A.CO2B.SO2C.尘埃D.氟氯烃18.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A.木柴时代B.煤炭时代C.石油时代D.核能时代19.不属于雪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A.气温B.降水量C.地形D.植被20.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地震C.台风D.寒潮21.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A.4、5月,6月,7、8月前后B.5、6月,7月,8、9月前后C.3、4月,5、6月,7、8月前后D.10月,8、9月,7、8月前后2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2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大洋洲、非洲B.欧洲、非洲C.非洲、欧洲D.亚洲、拉丁美洲24.下列国家目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的是A.埃及B.印度C.芬兰D.中国25.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26.人口合理容量A.等同于人口容量B.等同于环境承载力C.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D.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