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屈原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和楚辞的地位2、诵读全诗3、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关于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2626岁的屈原,即任岁的屈原,即任楚国左徒之职,颇得楚怀王信任楚国左徒之职,颇得楚怀王信任。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屈原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后人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楚辞”与《楚辞》“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诗体解放』打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创造出句法参差的体裁『浪漫诗风』奇特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影响唐代诗人李白和李贺楚辞的影响楚辞的影响“离骚”释义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愁思。结合注解自学课文,小组互助解决难点,教师重点讲解。重点词的理解考:锡:名:字:不吾与:淹:道: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结束。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说明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第二层,到”恐美人之迟暮”。自述一生不断地并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第三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急切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思考思考:作者从远古帝写起,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世:作者从远古帝写起,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世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第一部分:名字由来。2、在诗中,诗人是如何描绘自身的形象的?外在美衬内在美外在条件:内在品质:用香草比喻。用美人比喻。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用乘骐骥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理想中的君王修身养性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比兴手法移情于物3、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诗中怎么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兮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有利于抒发屈原的悲怨激愤的情绪。闻一多:“兮确乎是诗歌的核心与原动力”1、这首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