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影子长短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春分赤道由赤道向两极变小由赤道向两极影子变长全球昼夜平分无夏至北回归线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变小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影子变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反之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秋分赤道由赤道向两极变小由赤道向两极影子变长全球昼夜平分无冬至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变小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影子变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反之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夜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轴指向不变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四季五带公转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学习目标】:•1.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化规律•2.结合实际生产生活,解决有关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等●太阳高度活动:什么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概念地面太阳光线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例题]:求北京(4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H=90°-(40°-23°26′)=73°26′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H=90°-(40°+/-0°)=50°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H=90°-(40°+23°26)=26°34′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一天中的最大值(各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角)。活动: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回归线之间: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总结•1地球上总有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且位于直射纬线的南北,对称分布。•2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相差几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几度。3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由直射点往直射点两侧渐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一年内,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纬度带春分至夏至夏至日夏至至秋分秋分至冬至冬至日冬至至春分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逐渐变小达最小值逐渐变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逐渐变大达最大值逐渐变小逐渐变小达最小值逐渐变大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逐渐变小达最小值逐渐变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逐渐变小达最小值逐渐变大逐渐变大达最大值逐渐变小讨论:1.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系?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关系?3.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4.某点春秋分的正午太阳高度与该地纬度的关系?5.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系?6.某点的地理纬度与北极星的高度的关系?相等互余互余相等互余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楼间距2、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1、楼间距问题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过程如下:tanH=h/L→L=h·cotH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呈反比;与前一幢楼的楼高呈正比。楼间距问题地面南楼北楼LhH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运用:2、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a=90°-H(H为当地当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集热板四季的产生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内白昼较长、太阳较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较短、太阳较低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中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