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同步检测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的学费,他最有可能准备的货币是()A.银两B.金币C.纸钞D.布帛【答案】A【解析】明代时的主要货币是白银。2.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说明在这一时期()A.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B.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D.商人已经能与政府分庭抗礼【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政府对商业活动并不限制,说明此时商业环境还是宽松的,故选C项。3.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诗中所述的从商原因主要有()①商业利润丰厚②商人好逸恶劳③农民赋税沉重④政府取消了商业限制A.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逐利”“税多”可判断出D项符合题意。4.“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票号始祖雷同履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该歌谣反映了()A.晋商经营具有典型的家庭性质B.晋商经营多元化且官商勾结C.晋商分布广泛,经营遍及中外D.晋商恪守职业道德,长盛不衰【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票号始祖”“金融大亨”“豪门国戚”等综合分析可确定B项正确。5.(·金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这一材料反映出当时()①城市已形成繁华的商业街②唐代实行坊市制度③原有城市格局已有突破④政府严厉打击商业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材料严禁“侵街打墙”,故当时不可能形成繁华的商业街,首先排除含①的A、D两项;禁止“侵街打墙,接檐造舍”不等于严厉打击商业活动,排除含④的B项。故选C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也可直接得出C项正确。6.“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发生于()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是关于夜市的情况,夜市须经过官府的批准,此种情况只可能出现于唐朝,因为从宋朝开始,经营的时间限制就被打破,商业经营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故正确答案为A项。7.“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答案】C【解析】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宋代东京的辉煌》C.《汴河两岸》D.《坊墙倒塌以后》【答案】D【解析】在商业发展方面,宋代与唐代相比,突出的特点是打破了坊市的界限。9.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贾客多”“作商贾”等可知B项符合题意。10.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