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学案第2页《陈太丘与友期》学案组名:姓名:乐学()善学()勤学(【学习目标】1、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以及优良品质。【学习重点】1、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分析人物形象。2、学习古人智慧及优良品质。【学习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第4页二、初读课文。1.给加点字注音太丘舍去()尊君在不非人哉)友人惭2、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节奏。三、整体感知。1试翻译全文(口头)(注意句中省略的人物)。(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划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第5页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元方入门不顾6)则是无第6页信7尊君在不3、重点句子翻译。(方法指导:先解释重点词,再翻译句子。)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第7页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四、细读课文。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学法指导:文中有三个角色:叙述者、友人、元方,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课前进行练习。注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五、精读课文,形象分析。1、精读课文,小组讨论,友人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的语句分析)(每位人物分析2至3处)例: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看出友人是一个责备他人,不善自省的人。格式:从“”中看出是一个的人。六、合作探究。第8页1、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2、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课堂小结】:【当堂训练】1、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解释下列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2下车引之(3第9页尊君在不(4)、元方入门不顾3、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提升题类文阅读。《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还有很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后回答问题。(10分)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第10页尝与诸小儿游(唯戎不动(竞走取之取之信然(2、翻译句子。(2分)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3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课后作业】1第11页、陈元方“时年七岁”,就知道“信”、“礼”的重要性,你是怎样看待“信”和“礼”的呢?请把你的看法写出来。要求:100字左右。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比较喜欢的几则故事。【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课外阅读】1、诚信名言:①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②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③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④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第12页莎士比亚⑤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⑥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⑦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⑧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2、有关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1文彦博灌水取球据史料记载:文彦博自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文彦博幼年树洞灌水取球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祖籍第13页山西省介休市。这一故事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广为流传,脍炙人口。2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