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报告记录编制组长系长课长副主任产品开发所发行2017.12.26日唐林报告名称:浅谈感知质量评价项目报告类型:□产品设计□工艺过程□产品质量□试验评价□成本分析□管理改进□其他[摘要]: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出行,对造型质量、做工等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涉及到汽车的外观感知质量。1、汽车感知质量的概念及意义客户在与产品直接接触后会对产品质量有主观的、感性的认知,这种认知虽然以人的主观感受为基础,却反映了人的真实感受,直接影响购车选择,这种对产品质量感性的认识叫做感知质量。产品的静态感知质量和动态感知质量都是客户对产品设计质量的直观感受,是第一手信息。感知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客户对产品的购买决定,决定了使用满意度以及产品的质量口碑。正是因为感知质量直接面对客户,它带给客户的印象最深刻,产生的正效应或者是负效应也最直接。随着生产技术及管理手段越来越高,产品的理论质量通常都能以各种手段来提高。这些在行业内普遍硬指标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感知质量这一软指标的咼低就越体现出价值。2、评价方式与评分标准在汽车感知质量评价过程中,汽车评价人员通过观察、耳听、操作及身体接触与感受等办法,采用主观评价规范及评分标准,对汽车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设计改进的意见和建议。3、评分标准汽车感知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一般采用10分制,如下表所示。参评人员需认真熟悉被评价汽车的性能及结构,通过多次反复操作被评价汽车后,按照评分标准对评价内容进行打分。评价分数12345开发人员评价无法容忍无法容忍差差允许下限市场评价满意度非常不满非常不满非常不满非常不满少数人不满改善诉求对象所有用户所有用户所有用户一般用户一般用户评价分数678910开发人员评价可接受一般好非常好优异市场评价满意度大部分满意大部分满意非常满意所有客户满意所有客户满意改善诉求对象特定用户特定用户受过培训的用户受过培训的用户――4、静态评价静态评价是指评价人员在汽车静止状态下,对汽车的外观、居住性、乘降性、使用操作性及视野进行评价。4.1汽车正面a、评价汽车外观是否整洁、大方及美观4.2汽车侧面4.3汽车后方b、整体形状、颜色搭配是否协调统一;C、是否具有高档、豪华感;d、是否做工优良、品质咼;e、漆面质量是否优秀,非金属件与车身是否存在色差;f、进气格栅、保险杠、前照灯、翼子板、发动机罩盖、风挡玻璃及雨刮等是否美观;g、车身外观间隙大小、均匀性及平面度是否协调。a、评价汽车整体造型是否流畅;b、车门、立柱及翼子板等是否协调;c、门槛的稳定感、匹配及造型如何;d、是否安装装饰条,装饰条外观效果和品质感如何;e、车身侧面间隙大小、均匀性及平面度是否协调;f、汽车的接近角、离去角及通过角是否协调;g、车轮整体的印象是否豪华并具有品质感。a、评价汽车保险杠整体印象是否美观;b、汽车保险杠和周围零件的关系是否协调;c、尾灯是否华丽、美观及协调;d、雾灯、反光件等是否存在,个数多少;e、行李箱与后车窗表面是否整洁、协调并具有品质感;f、装饰物及标识视觉效果是否美观;g、后车身外观间隙和均匀性如何,平面度是否协调。4.4居住性居住性是指评价人员分别坐在驾、乘座椅上所感受到的座椅舒适性,居住空间的开放感、压迫感及宽松感等。其主要评价点有:A、评价座椅H点高度、座椅靠背角、座椅滑动量、座椅调节高度、坐垫与靠背的大小、坐垫面的倾斜、座椅面料的触感、坐垫弹性和弹跳感、支撑性与包裹性、座椅靠背调节范围、头枕前后位置与高度、头枕大小和硬度及其调节范围是否合适;B、评价汽车头顶空间、膝盖前后空间、膝盖左右空间、腿部空间、脚部空间及地板平整度是否合适;C、评价前顶盖横梁前后位置、前顶盖横梁高度及仪表板高度是否对驾乘人员造成开放感或压迫感;D、评价A柱倾斜和仪表板后端位置是否对驾乘人员造成接近感;E、评价就座位置、窗台线高度、车门肘靠及中央扶手位置是否宽松。4.5乘降性乘降性是指评价人员分别在驾、乘位置进行上下车动作过程中,驾乘人员上下车的通过性和上下车时的危害感。其主要评价点有:A、评价车顶棚边框高度和A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