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的养殖技术概述:蟹池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面积以2-5亩居多。池堤为三合土、或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若是土堤,则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种苗放养一、放养时间青蟹的放养可分两种主要类型:1、以幼蟹作种苗,从小养到大,要经过从幼蟹到商品蟹的养殖全过程。2、以大规格的成蟹作种苗,以育肥为目的。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养青蟹,但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水温、盐度和饵料的影响,而且与种苗规格直接有关。以幼蟹作种苗者,一般需养几个月才能收获。以育肥为目的者,饲养时间一般为20-40天,**快10多天就可收获。在2-3月,青蟹生殖腺发育**快,放养后18天即可收获;4-5月需饲养20天;5月以后则需20多天才可收获;7-9月间,由于天气炎热,水温过高,蟹的生长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温较低,要放养30-40天才能收获。二、放养密度青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4-8月间,由于气温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温、比重变化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对于150克以上的成蟹,一般每平方米放养4.5只左右。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养6-7.5只为宜。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别是仅有25-50克的幼蟹,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若是从大眼幼体蜕壳而来的蟹苗,其放养密度可参照虾苗放养密度放养,但放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分池。为了便于管理,在放养过程中,**好按种苗规格进行放养,一般规定按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入池饲养。如由于种苗供应不足,不能及时满足放养要求,可以分批放养。投饵技术一、饵料的种类青蟹以肉食性为主,但有时也摄食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海草嫩芽和海藻类等)。用来作为青蟹饵料的有:小型的贝类(如蟹守螺、红肉兰蛤、中国绿螂、鸭嘴蛤、偏顶蛤、牡蛎或陆地的蜗牛等),以及小鱼、小虾、小蟹等。实践证明,用蟹守螺和牡蛎做饵料,饲养效果很好。每年8-10月,蟹守螺很肥,青蟹**爱吃,经常投喂,青蟹的卵巢成熟快,肉肥满,质量好。但一般多采用鱼、贝的混合饵料。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饵料种类,并要求饵料新鲜。二、投饵量投饵量的多少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青蟹在水温18°C以上时摄食旺盛,到25°C时达**峰,水温降至13°C以下时,摄食量大为减少,降到9°C左右时停止摄食,水温超过30C摄食量也明显降低。据有人试验,以小鱼为饵料,青蟹在25C时的摄食量为体重的17%-20%。因此在投饵前,要检查青蟹对前次投饵的觅食情况,酌情增减饵料。饵料投放过少会影响蟹的生长发育,投放过多则浪费饵料,且易造成水质变坏。综上所述,应根据季节、天气变化、潮汐等不同情况进行投饵。一般在4-8月间,气候条件较好,蟹的摄食量**。另外,在大潮期换水后,蟹的摄食量更大,应增加投饵量一倍;如遇雨水过多,池水混浊,蟹不便摄食,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天气闷热时,蟹的食欲也会减弱;天气寒冷,水温降到9°C以下时,可以停止投饵。三、投饵方法根据青蟹多为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一天应分两次投饵,早晨5点左右投放一次,投放量为一天投饵量的40%左右;晚上19点再投放一次,投饵量为60%左右。饵料要投放在池的四周,不能投在池的中央,且要均匀,以免蟹争食引起钳斗而伤亡,还便于检查饵料的食情况及残饵的清理工作。有的饵料要处理后才能投放。若用鱼虾做饵料,要求不能变质发臭,以免影响水质和蟹的健康。大鱼要切碎后投放,壳厚的螺或双壳类要打碎壳后才投放,壳薄的小贝,如红肉兰蛤、短齿蛤、鸭嘴蛤、偏顶蛤、中国绿螂等可投放带壳的活体,这样可避免蟹吃不完而影响水质。管理措施饲养期间的管理工作很重要,关系到青蟹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要有专人负责,严格管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管理工作主要有如下措施。一、保持适当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水质是否适当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