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汉字传承文化红领巾学校何芬汉字不仅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更是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最基础却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牢扣“字理”,从造字渊源入手,观察字形、揣摩形与义的关系,进行汉字音、形、义的教学。让学生在满怀好奇地探寻汉字的来龙去脉时,体会祖先造字的精妙与智慧。这样的识字之旅中学生才会品尝到汉字浓厚的文化味道,识字之“趣”便从中而生,识字则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探究习惯,一种精神享受。一、联想引路,书空为辅——学习象形字象形字,顾名思义,字与物相似,它从远古时期的图画文字,演变成今天规范的汉字。虽然象形字只有两百多个,但它们是众多汉字的基础,因此,象形字的学习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探求汉字文化的关键。教学这一类字的趣味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字与事物的形似之处,并在了解的过程中明了字义。运用联想的方法以及直观的图片是教学这一类汉字的有效手段。此外,还可以运用甲骨文作为中介来进行直观教学。如下图中的例子:水山牛学习“水”字时,学生由汉字“水”而联想到“河流”,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导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甲骨文,以此作为现代汉字与事物之间的桥梁,学生看到这个甲骨文便一目了然,它和左边的水字形似,也和右图的河流形似。这个甲骨文字不仅有力地联系了汉字与事物,也向学生诠释了汉字演变的大体过程,令学生感受到祖先造字时的巧妙之处。直观的方1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同时理解了字义,符合低年级儿童直观认知的特点,识字变得有趣、简单。这类字的教学中尤为要注意的是:学生认字是在感性基础上进行的,那么书写就应该理性而规范。因为象形字笔画简单,多为独体字,是众多汉字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书写前,应遵循汉字笔顺的规律进行口头书空,以帮助学生在逻辑和有序中掌握象形字的书写。如:“山”字在书写时一定要学生运用固定模式规范进行口头书空:“一笔竖,二笔竖折,三笔竖,合起来就是高山的山”。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有效巩固笔画名称,帮助学生书写时笔画到位,字就写得工整美观。第二,学生长此以往遵循笔顺规律进行书写,这些笔画简单的汉字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这样有助于学生识记复杂的生字。如:学生熟练书空后扎实地掌握了“山”和“令”,在学习“岭”字时就知道运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进行记忆,学习起来轻而易举。但是学生如果在学习“山”和“令”时不按照笔画规律来写,在书写“岭”时,学生就会东一横、西一竖地乱拼乱凑。这样,不仅不利于识记生字,还容易写错字。在象形字的学习中,把握借助“物形”识记“字形”的原则以联想和直观为主要方法,以甲骨文做媒介,汉字的识记就变得简单而富有文化韵味。书空笔顺作为学习书写象形字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变得有序。识字的过程不仅具有人文熏陶的感性,更具有逻辑严密的理性。两者结合学习象形字,牢固基础,为学习复杂汉字铺好前进之路。二、形旁声旁,加加想想——学习形声字形声字占了汉字的很大一部分比例,《说文解字》定义道:“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此,我们知道形声字的特点是以形旁表示这个事物的属类,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把握了这一规律,学生学起形声字就能得心应手了。鄂教语文第2册的《识字(三)》把形声字的识字方法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利用韵文呈现给我们,韵文写道: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家好卫兵。这是帮助学生领悟形声字造字原理的契机。在读通韵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出现的字有“清、晴、睛、情、请”,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含有“青”,“青”是它们的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所以在读音上,它们的韵母都是“inɡ”。教师可以借机拓展:还有哪些字以“青”为声旁?学生可以找到很多静、蜻等。如果有特例(“倩”字就是一个特例),也一定要指出来,以免学生走入定势的误区。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就能了解2声旁的意义,不仅认识新字时便捷得多,遇到平翘舌、前鼻音、后鼻音也容易分辨了。在了解形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