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行为和情绪有偏差的孩子【摘要】:《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自身年龄特征和外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还易出现难以自控、好打斗等不良行为,这些可能成为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的隐患。因此,我们应该接纳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亲近、观察、了解幼儿,不断探索适宜的方法,纠正情绪和行为有偏差的幼儿,培养良好的个性、情绪状态和行为规范则,为孩子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一、幼儿基本情况:成成,男孩五岁半,是班里年龄较大的孩子之一。语言表达、接受能力强,动作协调,生活自理能力强,受挫能力较强,好玩的孩子都喜欢跟他一起玩。家庭情况:父母是企业的白领阶层,跟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平常主要由老人带。二、存在问题自控能力差、缺乏、交往、合作和沟通的能力缺乏、不会遵守集体活动规则、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缺乏责任感。三、观察记录:情绪和行为偏差的表现1、自控能力差:好动,喜欢大喊大叫,个性张扬,常常弄得班里很吵闹。户外活动时,自控能力差,跑跳的时候总是又急又快又危险,常常与同伴发生矛盾,总用行为来解决问题。总有小朋友来告状:“成成打我”。2、沟通、交往、合作技能缺乏:脾气倔强,爱发脾气,独占欲非常强,常常与同伴发生矛盾。常有小朋友告成成的状,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他一起坐。3、不会遵守集体活动规则:户外活动时总是特别兴奋,不怕有危险,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明显,缺乏合作和能力。在晨间锻炼时,玩具数量有限,要求幼儿能相互协商轮流玩,但成成总是一个人占着玩具,不愿合作或轮流玩。做操时站队总站不好,总会找一些话题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或拿着做操的器械乱玩,就是不能认真做操。4、自我为中心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和书,一定会想办法从别的同伴手中枪来,不理会别人的感受。想玩的东西就会想尽办法拿到手里,甚至去抢其他幼儿手里的东西。而且经常出现此类的不良行为。5.缺乏责任感:不愿承认错误,每次做错事时,总是找借口,说是别人做的。四、原因分析针对这一成成情况,我通过观察、访问、谈话后,并与家长的个别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各种情况,综合分析后,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孩子自身的原因:孩子脾气大,自控能力差,有生理、心理上的原因,这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易兴奋而难抑制,意识和行为难以统一。另外,幼儿的道德意识正处在刚刚开始形成阶段,是非观念和评价是非的水平较低。2、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里老人带孩子较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发怒时,老人有时采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导致孩子脾气容易急躁。3、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因素造成的:缺少玩伴,体能锻炼缺乏,精力过于充沛。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不会分享合作,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交往和沟通有障碍。4、不适宜活动的负面影响:家里喜欢玩电脑中有打斗的游戏,造成喜欢打斗、容易激动、特别要强好胜,不易控制情绪。五、教育措施鉴于以上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措施:(一)老师采取的主要措施:1、自控能力的培养,发挥榜样的魅力,学会自律、分清是非。运用故事和表现好的幼儿的榜样作用来感化成成。安排一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好的幼儿与他做朋友,如安排自控能力和习惯较好的孩子与他一起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座位也尽量靠近老师,这样便于老师多关注成成。2、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和沟通的方法。教成成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要尝试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多练习。特别是与其他幼儿发生交往的礼貌用语如借东西时用“请你坐过去好吗……”,“玩具借我玩,可以吗?”以及用完后的“谢谢”让孩子养成习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成成体会到同伴的友好。3、遵守集体规则:针对孩子的优势,提供他在集体面前展示优点的机会,通过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遵守集体活动规则。如,在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