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普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0周年征文以母之爱暖留守儿童之心---------------------关爱留守儿童之拙见方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开放今天,部分农民告别了生存的土地,告别了温暖的小家庭,前往城市或外地打工,把“心肝宝贝”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甚至是亲戚朋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就景东县城的小学而言,还存在另一种形式的留守儿童,那就是父母居住在乡下或在乡镇、村社工作,在县城买了住房,让老人在县城带孩子读书或由县城的亲戚朋友代管,在县城读书。在我多年来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都存在这两种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亲情和家庭教育不同程度的缺失,导致我们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是心理阴影,也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生活、教育上的引导和关爱,成长中潜藏着不少问题和危机。那么,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弥1补孩子第一监护人的缺位,给孩子以亲情、母爱、家庭的温暖,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氛围,是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我的感悟是“以母之爱,暖留守儿童之心”。下面仅谈谈我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一、全面了解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情况,做好信息登记。学年初要对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数量、家庭状况(包括父母在外的通讯地址、电话)、家里代管监护人情况。认真了解、分析每个“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做好“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记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留守儿童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二、以母之爱,给留守儿童家的温暖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样,没有爱更不会有“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了父母亲情的温暖,更渴望教师的关注和爱护。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上教师要像父母般了解他们的喜恶、习惯、兴趣、态度、苦衷、相处等的情况并分析其思想动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要像父母般信任他2们并不比别人差,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消除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有效地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彰显自己的“亮点”激发他们自信的火花。发现儿童有可喜的变化,多方法多渠道让家长知晓,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我有一位学生,其父母在外省打工,由67岁的外公带着住在城里,他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很听话的答应,转身却我行我素。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二、以母之爱,给留守儿童一个健康的心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