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知识的情境性情境性意味着流动性和变化性。人、时间、空间、媒介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多因素作用蕴涵了复杂性,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课堂情境的变化变化使得情境不确定。这样,说到课堂,总是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课堂,它不能照搬也无法复制。情境性要求教师必须以实践性知识来应对课堂。情境性同时强调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即时性的实践智慧。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分钟都在采取行动——不行动本身就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要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教师不可能从此时的课堂中退出来细细地思索然后再执行,他只能在行动中反思,这样,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常常表现为“未加思索的”及时行为,是在“瞬间反思”中表现出的实践性智慧。情境性知识是以怎样的结构存在和发展呢?“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以‘片断式的情节’保存在教师的认知结构中,即教师的某个教育观念总是和一个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储存在记忆中,这种保存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观念更可能是情境性的运用。特别是在某些相类似的情况下,有的教师近乎是直觉地采取某种教育行为。因而脱离某种具体的情境去谈论某种教育观念将毫无意义,这也提醒我们有的时候根据个别的教育行为来判断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能会有失偏颇。也许正是这种情境性使得教师教育观念相对来说具有对客观现实‘开放的可能’,某种教育观念很容易和现实中的真实情境建立起新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