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有共性,又有巨大差异,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分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立“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少老师习惯于把考试成绩落后的学生视为是天生的“笨”,而且毫无发展的可能。其实,应试教育中的“差生”绝大部分不仅与其他同学无差异,甚至还可能具备更多尚未被发掘的潜能。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千人一面出自同一个模子,留给我们沉重的思考: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①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小学教师更要正视、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一、个性差异的内涵个体差异的内涵:个体在内在身心结构和外在行为习惯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1)生理上表现为性别、年龄、体质、感知觉等;(2)心理上表现为知识结构、智力类型、兴趣、爱好、动机、情感、意志等(即智力差异和非智力差异);(3)差异的质和量: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的不同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学生的个体差异本身并无好与坏之分:每个学生的类型既有长处、优势,也有短处、劣势。劣势不是错误,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事业上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导的学生们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差异?心理学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受遗传、环境、种族文化差别等等的影响。个性差异是也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只要研究和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个性差异的表现(一)差异无处不在第1页共9页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学生个体之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既表现为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又表现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如有的学生尽管智力平平,但也有某些方面的特点、优势和爱好。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就近入学,混合编班,进一步加大了班级中的学生差异。特别是在小学升入初中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反映出来的学习差异越来越大,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平衡是绝对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是正常的。(二)学生差异的表现情况1、个体内的差异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爱好等的不平衡。同一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智力的不同侧面具有差异性。例如,克瑞、格勒和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存在着个体内差异,如,同年级、同年龄的儿童A和儿童B,A儿童在语言方面发展特别突出,但其他方面的智力表现却在一般水平,B儿童动作协调接近成人水平,但智力的其他方面却比成人低。2、个体间的差异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个体间差异在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有很高的相关。但并不是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成绩一定就好,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学习也未必就差。3、学生基本功和学习兴趣的差异(1)学生基本功的差异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有的学生擅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有的学生则擅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同学;有的参加过校内外的各种活动的培训,有的甚至参加过竞赛活动。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反映出不同的情况,这就产生了学生间的差异。(2)学习兴趣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有的学生智力因素虽好,但缺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