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初中学生欣赏小说学生很喜欢小说,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追求故事情节的发展,喜欢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故事,忽略了对小说知识的学习,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呢?小说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本质特点是虚构性,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学习时应以下几方面引导.1、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了解行文思路,认识多样的展开情节的方式。对于初中学生,可通过问题指导的方式来引导,复述故事、概括要点,理清主要事件,此种方法可用于初学小说阶段。对于事件集中、全篇只讲述一个故事的小说,可以引导学生从记叙要素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概括要点。对于事件较多的小说,可引导学生逐个概括事件要点,理清情节发展过程。一般而言,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当是我们欣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欣赏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对他嘲笑、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2、人物赏析:(1)抓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文学塑造人物不外概括性表现与戏剧性表现两种类型。概括性表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甚至明确地解释人物动机;戏剧性表现就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展览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这种概括性的叙述去把握人物,也就成为我们欣赏小说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时,边读边画:直接点明人物性格的词语。(2)抓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特征学生往往对小说中的事件极感兴趣,传统的小说多通过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事件来赏析人物形象。如上文中“孔乙己”的形象可用这种方法赏析,在学习时脑海中可以呈现人物的画面。(3)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人物的外貌,是人物的社会时代背景、地位、生活状态、性格气质等精神状态的直观展示。可从肖像、服饰等方面赏析人物外貌,进而把握人物特点。如第一次出现的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是他沦落潦倒、被上下阶层的人所践踏的一生的写照,可这样设计:试从他的身份、身世、性格及其生活的社会背景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不待言了。比如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精当刻画出了迂腐不堪的实质,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欣赏人物语言,进而体会人物的心理、精神,把握人物性格,是赏析人物的又一途径。(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欣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