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批评艺术之我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除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就是要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而与学生沟通最为常见的方式有两种:表扬或批评。学生都乐于接受表扬,害怕批评。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老师施展威风,使学生无地自容,而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一、以爱心和诚恳作为前提班主任批评是为了帮助、教育学生,是为了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为了调动他们身上一切积极因素,而不是为了泄愤整人,或专在学生身上找缺点和错误,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批评应该像习习的春风,要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批评时要有善意,要出于真正的关心,要有强烈的达到团结和友谊目的的意识。记得有一天下午第一节,我正上语文课,忽然教室里响起了呼噜声。我寻声望去,发现是李涛躺在课桌上酣然入睡了。同学们哄然大笑,同桌的同学赶紧用手推他。我发现他正眯着眼神色紧张地看着我。我假装没看见,说道:“李涛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在家帮奶奶干活,可能累了。孩子们我们不要吵醒他,让他多睡一会儿。”并向孩子们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我继续上课。我的关怀犹如春风深深感染了他,收到的当然是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他感激地一笑,揉揉双眼认真地上课。二、批评要讲究艺术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当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心,自暴自弃。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时机,采取恰当的批评方法。(一)批评寓于故事,小故事中见智慧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道理的理解比较难。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老师应该对他们采取旁敲侧击的办法,批评寓于故事中,让他们受教育,改正自己的不足。著名教育家孙敬修看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附在小树旁,假装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呀?”他告诉孩子们小树在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孩子们又问。“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了要为大家做贡献呢,请你们不要伤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我们的教育家没责备孩子们一句话就达到了教育他们的目的。(二)用表扬代替批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我们在批评其不足之前,应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或者巧妙地用赞扬其进步代替批评其不足。郑浪从小就顽皮,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跟着年迈力衰的奶奶,没人管教,因此学习成绩一直跟不上。我任他班主任后,发现他长期一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于是我找他谈心。我首先肯定他对班集体的热爱。然后对他说:“我想推荐你当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带动全班同学爱劳动。你愿意吗?”“愿意,愿意”他不住地点头。“你知道要做同学们的带头人,不仅仅是带领他们爱劳动就行了,还要全面发展。”我继续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我一定还要当他们的学习带头人。”他认真地说。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是步步高升。后来,他也成了我们班的一名好干部。(三)幽默式批评让批评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批评中的关心与爱护。有一天,我进教室上课。发现地板上有纸屑。于是我把纸屑捡起来笑着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不是和你们一样爱清洁。”说完把纸屑丢进垃圾桶里,就开始上课。从那以后,我们的教室总是一尘不染。(四)循循善诱,少用问号教师循循善诱的谈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信任,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一些班主任习惯于以各种各样的问号来批评学生。比如:“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等等。特别是在公开场合不宜大声质问学生。也许当学生听到老师大声的责问时,马上承认错误,但从心理上根本就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