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学心得《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能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这样的“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教师在教柳宗元的《江雪》时,有的学生提出: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有的学生认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天冷也要来钓鱼;有的学生认为可能老翁在想这么冷的天鸟都飞走了,这下没有谁和自己抢鱼了,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有的学生认为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有的学生认为他非常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冷了,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还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他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柳宗元生平简介,问学生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说生: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下这一首诗的。生:我感受到诗人是借“蓑笠翁”表达自己的心情。在上面的案例中,那个“他非常喜欢钓鱼”的声音,似乎是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极不和谐的音符,甚至与本节课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面对这一“另类”的声音,教师的处理是鼓励的、民主的。教师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关注生成,教师就应尊重孩子的理性思考,蹲下身来与之平等对话,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孩子们语文素养可得到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