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爱,才是教育的本质”早晨推迟一小时上学、体验式德育、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些都是深圳教育界近年来的热点名词,而这些词都与罗湖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有关。正是螺岭在全市率先推迟学生早晨上学时间,让困扰深圳多年的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正是螺岭率先探索以体验式德育来代替道德说教,小皇帝、小公主埋没于自私之中的感动、感激、感恩被唤醒了;正是螺岭率先在国内创建家长教师联合会,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成了合力,“5+2”不再等于“0”而是大于“7”。这一个个教育创新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充分肯定,更让祖国的花朵得到了健康成长。而这些创新,都离不开杜小宜——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说起杜小宜,她在深圳乃至全国教育界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从事教育工作31年,她获得了一个个荣誉:罗湖区十佳校长、罗湖区首个“名校长工作室”深圳市名校长、南粤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今年她还被评为广东省名校长。持续创新使她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杜小宜的教育创新是从爱开始的。1教育创新从爱开始1985年,风华正茂的杜小宜从广东省紫金县一中调到深圳,成为特区的拓荒牛。杜小宜告诉记者,当时深圳刚建市才几年,她所在的南山区白芒小学就是荔枝林里的几间房子,6名教师,学生也只有100来个,跟紫金中学比,反差太大了。但她太喜欢孩子了,而这里的孩子也非常朴实,比如荔枝熟了的时候,学生就从她宿命敞开的窗子把新鲜的荔枝放到窗前的桌上。“六一”儿童节到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她就编个英语节目,和孩子们一起上台表演,孩子们也就更喜欢她、更喜欢英语课。从1985年到1995年,10年里她先后在南头中心小学、笋岗小学、燕贻小学、滨河小学、螺岭小学任教,其间也有几次机会再回到高中,但她都放弃了。1999年,杜小宜开始独当一面,任洪湖小学校长;2001年,她又回到螺岭小学任校长。2004年,学校改名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后,使螺岭的教育教学特色更加凸显。2007年螺岭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教研示范校,这在广东省是唯一的小学。“爱,才是教育的本质”,杜小宜常常告诉自己、也告诉身边的老师。在她31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把爱学生、爱岗位、爱老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几个故事。还是十年前,洪湖小学有一个叫阿辉的同学,他一出生就患上了肾衰竭,每天靠注射药物维持生命。当时他的父亲去世,母亲下岗,靠社会救助和义工的帮助度日。杜小宜到洪湖小学,这个特殊学生的病情就一直让她时刻挂念。杜小宜告诉记者,一次,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可以长大,我怎么就长不大呢?”他问的是自己的母亲,可眼泪却在杜小宜的眼眶里打转。当知道王明辉的病情可以通过换肾治疗后,杜小宜开始了艰苦的筹款。她先是组织学校师生捐款,接着积极与义工组织、派出所、有实力的爱心人士联系,开人大会议的时候,她把这个学生的情况反映给其他代表,向一切可能的力量求助那段时间,她仿佛着了魔,逢人便讲。终于在她的奔走之下,救命的巨款筹集到了这个孩子换肾成功了,个子长高了,脸色红润了。遗憾的是,去年这个孩子还是离开了,但孩子的妈妈告诉杜校长,孩子延长了9年的生命,这9年里他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在螺岭,一次教师节,杜小宜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让全校的学生写下最希望老师做的一个心愿。孩子们多数写下了天真美好的愿望,而一张普通的纸条引起了杜小宜的注意:“我希望老师陪我去吃麦当劳。”深圳的孩子,吃一次麦当劳算什么?这其中一定有缘故!经过了解,她得知这个学生父亲病故母亲和她靠政府救济生活,生活相当困难,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她立即与老师带着慰问金、新书包、新衣服来到学生家,发现她们家的床是水泥砌的,连给老师们沏茶的杯子都是从邻居家借的。这个家庭的贫困深深地刺痛了杜小宜和老师们的心,她把学生抱在自己怀里,当即领着她到麦当劳,满足了她的心愿。这个学生后来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作文——《教师节,校长带我去吃麦当劳》,而杜小宜也开始呼吁把扶贫落到实处,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