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抗挫折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赵铭美国心理学家布朗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障碍,则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怡然自得。”可见,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其坚强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许多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对孩子却是过分保护,唯恐孩子受挫折。从起床、穿衣到上学照顾得无微不至,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里和养尊处优的不良品格,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极差,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甚至很容易绝望轻声。正因为这样,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小学生受挫折的范围及表现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较大变化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尚不稳定,受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制约,加之他们涉世不深,紧张快速的学习生活节奏和无处不在的社会环境,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对学生的的身心健康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出现心理挫折和心理失衡,而且往往把小的挫折误认为大的失败。那么小学生的受挫折范围主要包括那些方面呢?首先是学习方面,主要有:学习成绩不理想;家庭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其次是人际关系方面,主要有:不受教师喜欢;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不良的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再次是兴趣愿望方面:个人兴趣得不到成人支持、却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生理条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比赛、竞赛中得不到名次;思考问题速度灵活性都不如同学;父母管的严、压得紧,没有自由等。二、对学生进行耐受挫折教育我国学者杨曙明指出:虽然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挫折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从儿童到老年人几乎都无法避免。但发生在中小学年龄阶段的挫折毕竟程度较弱;外因挫折少,内因挫折多;持续性挫折少,暂时性挫折多;实质性挫折少,想象性挫折多。大部分是主动部标冲突,个人条件与某一理想相悖,能力与期望矛盾等。所以,小学生的耐挫教育,必须根据年龄特点,在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内,注重预防和引导。1、教育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做好心理准备由于小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戒备,因此教师要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任何人不可避免的;经历挫折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其转化情况却是由自己控制的。挫折的教育内容是多维的,多侧面的,既包括对生活学习上出现挫折的心理准备及疏导对策。更可以通过历史教育渗透挫折教育。如通过回顾近代史的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一部近代史浸润了心酸血泪,写满了挫折艰难,但是中国人民愈挫愈勇。奋发图强,奋勇前进。来说服感染学生。历史上很多名人、伟人也给学生树立耐受挫折的好榜样。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华罗更;处境艰难但倔然自强的达尔文、托尔斯泰、曹雪芹;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等,都可成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提前在自己的头脑中储存下挫折的心理准备。2、运用教育机制,积极因势利导,努力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对待小学生挫折教育要从心里上关心,尊重,同情他们,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条件,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地做好缓解矛盾工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发作时大脑有一个较强兴奋点。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较强兴奋点,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有利于情绪的转移。还可创设一种情境,使受挫折者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们的抱怨,从而冷静下来,恢复常态。情绪的压抑是心理变态的根源,消极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拥有足够的能量时,将会自行“决堤”造成伤害,“堵”不如“疏”通过心理咨询可缓解其紧张和冲突。咨询双方的交流,不仅可为受挫同学提供心里宣泄的场所,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挫折反应策略,引导学生增强努力,改变行为,调整目标;教会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排遣,利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