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成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词】培养家庭环境学习习惯【正文】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意味着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联系最为紧密,具有感性的生活环境。因为孩子在与其家庭成员的亲密交往中,模仿着他们的言行,而父母又是最先给他们树立操行的榜样,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认识周围的世界,并模仿用在自己的言行中。所以说家庭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养,培养着他们的各种习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逐渐长大的孩子,对家的体验日趋深刻,对父母的态度也越来越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表情、眼神都能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态度是挚爱、赞许、欣赏还是冷漠、贬损、厌烦,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影响。在对我以前上过的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时,我发现小学生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有没有把握好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可见如果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家庭环境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1)父母作榜样,培养小学生诚信的习惯。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在说话不算话。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长首先要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守作用、负责任。告诉孩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作的。1(2)净化周围环境,培养小学生的礼仪习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孩子比较受人欢迎。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处文明礼貌的人,一定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使用文明的语言,在家庭中不要讲粗话、脏话,家人之间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要和气。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语言、举止就在不知不觉中文明了,和气了。二、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一定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应该讲,一天24小时里,其中约有2/3的时间孩子都在家庭这个重要环境里生活。家庭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必须让健康、文明的东西牢牢地占领住;否则,学校再好,教师再高,也很难抵御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污泥浊水的玷污与冲击。三、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环境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其环境特点自然也就是宽松的、祥和的。家庭环境中良好的人际环境主要有如下特征:(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家庭中的成员无论辈分、年龄、经历上有多么大的差异,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尊卑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