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理解与比较王路曦《规程》的发展历史•《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1952年)•《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7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2013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于2015年12月14日第4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同时,199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予以废止。一、修订《规程》的背景和意义二、总体结构框架的比较三、具体条目的理解与比较一、背景与意义(一)背景1996年下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各种政策法规颁布和修订,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学前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旧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不能实用于新的时代,无法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也不能满足学前教育规范化管理的需求。此外,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规范幼儿园管理,通过深入基层调研,组织专家深入东、中、西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幼儿园,开专题座谈会,并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梳理了当前幼儿园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听取了学前教育战线、基层幼儿园园长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同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组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幼儿园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研究,梳理了有关政策条款,学习借鉴相关经验。(二)意义第一,修订《规程》是新形势下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已从过去单一的以公办为主转为多元化办园的格局,民办幼儿园数量激增,占比已超过幼儿园总数的2/3。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已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业务指导转向办园资质审批和全面监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修订《规程》是新形势下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的需要。第二,修订《规程》是推进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需要。由于长期资源不足,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安全卫生、教育教学、教职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亟待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引导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第三,修订《规程》是落实依法治教的需要。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涉及幼儿园规范管理的新规定,《规程》作为一部重要的学前教育规章,需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行修订和调整,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一)结构变化。新《规程》共十一章,六十六条,包括:总则;幼儿入园和编班;幼儿园的安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幼儿园的教职工;幼儿园的经费;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附则。•旧《规程》共十章,六十二条,包括:总则;幼儿入园和编班;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园的经费;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附则。•变化:•新增第三章幼儿园的安全;第六章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改为第七章幼儿园的教职工二、总体结构框架比较1996版《规程》(62条)第一章总则(7条)第二章幼儿入园和编班(4条)第三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9条)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9条)第五章幼儿园的园舍、设备(4条)第六章幼儿园的工作人员(8条)第七章幼儿园的经费(6条)第八章幼儿园、家庭和社区(4条)第九章幼儿园的管理(7条)第十章附则(4条)2016版《规程》(66条)第一章总则(7条)第二章幼儿入园和编班(4条)第三章幼儿园的安全(5条)第四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8条)第五章幼儿园的教育(9条)第六章幼儿园的园舍、设备(4条)第七章幼儿园的教职工(8条)第八章幼儿园的经费(6条)第九章幼儿园、家庭和社区(4条)第十章幼儿园的管理(8条)第十一章附则(3条)(二)新《规程》主要修订方面•1.强调“德”,坚持立德树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