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做一切。—题记幼小衔接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家教委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超过60%的孩子入学后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不适应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等等。“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解读一:转折期幼儿园游戏为基本活动,没有规定性的学业任务,而小学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有规定性的学业任务;幼儿园强调的是生活常规、游戏规则等,不带有强制性,而小学的各种学习纪律、常规要求、行为规范,都必须遵守,带有强制性。解读二:关键期1919年8岁印度狼孩卡马拉,4年6单词,17岁去世,50个单词,智力2-3岁。“狼孩”的启示:错过关键期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甚至永远无法弥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2、3岁;6、7岁和11、12岁左右。(两个年龄段在学前期)幼儿园语言目标(一)听与说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二)阅读和书写准备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幼儿园健康目标(一)身心状况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二)动作发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社会领域目标(一)人际交往目标1喜欢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二)社会适应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幼儿园艺术领域目标(一)感受与欣赏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目标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二)表现与创造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幼儿园科学领域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二)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活动形式的变化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户外体育活动一小时,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6节课,每节课40分钟。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设有自然角、玩具柜、图书架,各类区角活动及体育设施,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玩具柜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粗浅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训练。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大多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比较陌生。社会要求的提高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注重全面发展,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因此,幼儿不会感到厌倦和紧张。小学则实施义务教育,各种知识技能的传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教育,要达到一定质量要求。这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厌倦和紧张。期望值的变化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孩子入学不适的表现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