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为西周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世代为官B、血缘维系C、贵族分封D、中央集权2、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3、下图《寒食帖》是苏轼书法的代表作。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寒食帖》的书体属于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4、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动机”是A、限制对外频繁交往B、维护天朝统治和权威C、闭关锁国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5、“它产生于农民运动中,却又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这决定了它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材料中的“它”是指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孔子改制考》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第一世界”已占绝对优势B、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C、“第二世界”已建立合作社D、合理的工业布局已经形成7、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筑了铁路淞沪线,旋被当地官员以重金购去后拆毁,后清廷又命盛宣怀再筑,于1898年完工通车。右图为当时“先锋”号火车头运抵淞沪铁路时的情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876年修筑的淞沪铁路标志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B、1876年修筑的淞沪铁路使用了电力驱动的火车头C、淞沪钱的命运反映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艰难D、1898年通车的淞沪铁路彻底结束了列强垄断的局面8、“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这段节选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以下哪位人物之手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9、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这表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B、使人民民主专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C、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革命道路D、客观上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机10、下列物证中,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A、同盟会党员证B、“红军临时借谷证”C、“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照片D、建国35周年国庆游行照片1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近代某次战争所发行的部分邮票名称,据此判断这次战争是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40周年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战争、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12、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到:“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面。……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请判断,这封信应写于解放战争中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B、战略决战开始前夕C、渡江战役开始前夕D、开国大典举行前夕1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