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的字形特点,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生字。2.了解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4.理解儿歌内容,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核心目标: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生字。】教学重点:认读12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本课形声字的规律,并总结识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儿歌内容,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字卡,词卡,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生字卡片。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师谈话激趣:既然叫做《动物儿歌》,那儿歌里都藏着哪些小动物呢?快看,这些小动物们都跑到我们的大屏幕上了,赶快找找他们吧!(出示情境图,指名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动物名称)3.师过渡: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全都找到了!和它们打打招呼吧!自己读一读,有哪些读音想要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呢?(指名学生答,强调“蜻蜓”为后鼻音,“蚓”为前鼻音;“蜘蛛”翘舌音)【设计意图:通过激趣谈话、创设情境等方式,既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儿歌,识字学词,指导朗读。1.师过渡:孩子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小动物们!那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54页,【出示学习任务:(1)四人小组内轮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互相评一评,读得怎么样。(2)组长用字卡抽读生字。】开始吧!2.师:好了,刚才很多小组互相帮助,把课文读了一遍,那有没有小老师想提醒一下大家,还有哪些字容易读错的?(指名学生答,相机正音:“藏、造”平舌音,“食”翘舌音,“粮”边音,男女生读,齐读。)3.师:看来《动物儿歌》看着没有几句,里面藏着的字音陷阱却不少。那孩子们,藏在儿歌中的动物宝宝,你们现在找到了吗?赶紧拿起小铅笔,用横线划出来吧!(1)检查:你都找到了哪些动物名称?学生:我找到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2)同意吗?呀,都发现了这些动物的名称,让我们一起看着屏幕,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吧。(出示划横线动物名称)4.发现形声字规律,归类识字:(1)引导发现形旁:这些动物的名字我们都会叫,那你有什么发现呢?生:都有虫子旁。都是昆虫。师:带有虫字旁的字并不代表它们都是昆虫。(举例:蝌蚪)只是外形看起来长得像虫的小动物。(2)引导发现声旁:咱们再来单独认识认识这几种小动物(出示形声字,生齐读),正如孩子们所说,它们都带有虫字旁,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分清,记住这些生字宝宝呢?(出示声旁,让学生读,发现特点)以“蚂蚁”为例,有一部分是虫子旁表示它的含义,另一部分的“马”表示读音,像这样的字,一半表示意思,一半表示读音,这就是——形声字。(3)归类识字:形声字是我们汉字中的一个大家族,只要我们抓住形声字的特点,就能牢牢地记住这些字,遇到不认识的形声字,我们也可以大胆地猜它们的读音。(出示“识字加油站”,激励学生用形声字规律识字。)(4)词卡巩固识字:看来孩子们运用形声字记字的方法,这些生字宝宝都不在话下,那它们可要排队来考考你了,是不是真的把它记住了。(乱序抽读词卡)5.多种方法学生字:(1)我们知道了《动物儿歌》里都藏着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们藏在儿歌中,它们又在干什么呢?【出示学习任务:(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2)和学习伙伴一起商量,用~~~~勾画出儿歌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再读一读。】(2)检测:哪个孩子来跟我们分享你发现了小动物们都在干嘛呢?(指名学生回答:“展翅飞、捉迷藏……”)(3)是的,看来孩子们都知道了小动物们在干什么,那它们所干的这些事,有没有你不明白的?指名学生回答,师相机教学生字,理解词义:展翅飞:做动作理解词义。捉迷藏:许多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有时看不见它,有时它又出现了,就像我们的小朋友在——捉迷藏。“迷”,交流记字方法:偏旁“走之”,走着走着就迷路了。造宫殿: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词义。“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