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和7的加减法》教案《6和7的加减法》教案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加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口算。3+1=4-1=2+1=5-2=1+4=3-2=1+3=5-3=2+3=4-2=5-4=5-1=2.复习6和7的组成。3.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5+1和1+5。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2)假如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3)沟通: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预设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1+5=6)(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置,得数不变。2.教学6-1和6-5。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3)假如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教学4+2、2+4、6-2和6-4。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