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说明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句容三中王建强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明确学测要求二、基础知识(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2)基本前提: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3)演化过程: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促进了集市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扩大,一些集市逐步演变为城市。乡村集市城市(1)条件社会生产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经历三个阶段(1)18世纪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少,功能单一,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2)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3)二战后,出现“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等专业化城市,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读图2-1-2,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自然条件有哪些共性?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平原(黄河流域)共同特征: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共性:气候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概念【三个转化】(1)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3)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城市化动态过程不断扩大比重上升城市化4、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1、城市人口数量增加3、城市数量不断增加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化2、城市化标志【四个标志】主要标志动力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比重注意:课堂反馈3、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原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达国家)(2)、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4、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阅读P33知识窗回答问题)不断扩大比重上升A::城市化水平低于30%,以____产业为主。B::城市化水平介于30%-70%,以_____产业为主。C::城市化水平高于70%,以_______产业为主。第三第二第一缓慢发展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城市化实质: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时间30705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水平高水平低起步晚起步早196019802000速度慢(成熟阶段)速度快(加速阶段)两类国家城市化对比不断扩大比重上升产业转移市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目前速度目前阶段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早晚慢快高低成熟加速相适应不相适应发展水平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加速阶段后期,该阶段后期,城市规模大幅拓展,“城市病”出现,人口和产业移向郊区,引发城市化;成熟阶段:受各种推、拉力因素影响,人口和产业移向更远的乡村或小城镇,出现城市化。(最早国家)两大现象:(阅读P34页知识窗)郊区逆英国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城市地价上涨②环境恶化③交通、通信的发展④乡村基础设施完善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表明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宜。表示城市化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巴西里约热内卢景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弊)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不利:产生城市化问题大气环境污染(水、___、噪声、垃圾等污染),热岛效应,绿地面积减少。(1)环境问题:原因是:城市人口剧增和大城市的迅速膨胀城市热岛效应(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弊)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不利:产生城市化问题:(2)社会问题:大气交通住房就业社会秩序(3)资源问题:(4)生态问题:环境污染(水、___、噪声、垃圾等污染),热岛效应,绿地面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