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锄禾》教案【篇一】1、导言,诱发动机。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答后总结)对啦,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劳动是怎样辛苦呢?下面咱们学习一首古诗——《锄禾》。(板书课题)2、范读,激起情感。《锄禾》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形象鲜亮生动,感情真挚朴实。通过老师情绪饱满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始,初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感情。3、识字,结合课文。本课7个生字:当、汗、滴、盘、粒、辛、苦,这些字都比较容易掌握,可指导学生自学,老师重点点拨。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并适当扩词。4、串讲,理解内容。《锄禾》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二首古诗,学生对诗的词语和内容不易理解。因此,要实行逐句讲读的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法,边读全诗,边讲句子,边释词语,注意讲清古代单音节词与现代双音词的关系:禾——禾苗,日——太阳,当——正当,午——中午,汗——汗水,土——泥土,知——知道,盘——盘子,中——里面,5、看图,启发想象。《锄禾》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集中描绘了一位农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着毛巾拭汗,抬头望那当空烈日的情景。教学时,可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6、朗读,感受形象。语言精炼,节奏鲜亮,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含意深长是古诗的特点。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从中受到感染和陶冶。老师可出示抄有课文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朗读全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7、畅谈,联系实际。有些儿童并不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得来的,随便丢掉,不知爱惜。通过畅谈讨论,引导学生摆出浪费粮食的现象,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做一个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篇二】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教学准备一幅彩色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很多同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锄禾》二、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仔细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三、讲读课文:(一)板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1、讲解字意: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禾:指禾苗或庄稼。日:太阳。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午:中午。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4、理解字意:滴:滴到的意思。5、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三)板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理解字意:盘:盘子餐:饭食皆:都的意思2、第2句诗的意思:(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四)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五)指名背诵全诗。四、小结: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