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广州市南沙区东湾小学卢伟祥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结果。(板书:神机妙算)“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二、学习课文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做了些什么?A.默读课文,思考,在书中标注出来。B.分组交流。C.集体交流。2.师生共同理解重点句子(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①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②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怎样?③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A.这句体现了诸葛亮的什么?B.这句让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什么?(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为什么把船连接起来?(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加插动画)①为什么安排船队“一字儿”摆开?②为什么叫军士擂鼓呐喊?(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①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②为什么当鲁肃“吃惊”时,”诸葛亮却“只管饮酒取乐”?他为什么能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③分角色朗读课文。④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加插动画)(5)“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加插动画)①为什么船头先朝西,后朝东?②这样的安排怎样?③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加插动画)(6)诸葛亮还算好了哪些人?1①对周瑜将计就计②深知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3.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①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②教师揭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4.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归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7.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三、积累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同学们学了《草船借箭》之后,一定知道这个歇后语:“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练习复述课文。修改后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广州市南沙区东湾小学卢伟祥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结果。(板书:神机妙算)2“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二、学习课文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做了些什么?默读课文,思考,在书中标注出来。2.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调整答案的前后顺序,并相机投影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3.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加以引导。4.师生共同理解重点句子,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从旁点拔。当遇到较难解决的疑问时,适当采用小组交流:组员必须独立去读、去想,然后汇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综合后做代表发言。(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①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②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怎样?(投影:精通天文、气象)③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A.这句体现了诸葛亮的什么?B.这句让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什么?(板书:算到了大雾天气)(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为什么把船连接起来?(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加插动画)①为什么安排船队“一字儿”摆开?②为什么叫军士擂鼓呐喊?(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