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型英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时间:2009-11-0916:30来源:未知作者:论文图书馆编辑04任务型教学是目前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阐述了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定义、特点和教学步骤,并通过参考、总结多个英语教育实践者关于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步骤主要分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部(本论文仅供参考,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原作者以及转载来源:论文图书馆www.lwlib.com)引言对于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唯一使用和体验英语的地方,在课堂外,他们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和演练学过的英语。所以提高课堂质量,提供更多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是每个教师真正要肩负起的责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能够熟练运用这门语言的人才,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已满足不了当前形势的需要。只有对英语教学进行革新,对课堂进行改革,才能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正在的中小学基础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30多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主体性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熟悉,应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是广为国内外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将围绕这一教学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基础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及必要性交际法又称功能法,其教学大纲以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为主要项目,如邀请、致歉、请求、询问、介绍及允诺等等,而不是以语言的形式或结构为中心。这种教学法体系也称“意念法”通过意念项目来组织教学,如位置、时间、频率、数量等。交际法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初期的欧洲,是对流行于五六十年代的听说法教学效果不满的一种反应,也是受相关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发展影响的结果。任务型教学强调应用,努力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它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它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类型和组织形式,既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带来如下变化: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二,营造语言的运用氛围;第三,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第四、布置英语语言、文化环境。这些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条件。因此,《课标》大力提倡任务型教学。2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就其来源大致有两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交际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有以下四个特征:1)学习者建构他们自己的理解。2)当前的理解决定所建构的新知识。3)社会交互作用促进学习。4)有意义学习出现在真实学习任务中。它倡导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此,学生便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教授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交际教学论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海姆斯提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的学说,即:形式是否可能;实际履行是否可行;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实际上是否完成】“交际能力“理论,不仅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