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是中药学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药材商品鉴定技术》、《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基本内容分为药用植物识别基础知识、药用植物分类及药用植物资源三大部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习中药专业的其它相关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中药加工、中药制剂生产及中药销售等中药各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培养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技能型人材。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训和野外实习。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模型、图片、组织切片等教具和音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要充分注意实训课和野外实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专业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学分开课学期学时分配相关课程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其它学时总学时前期课程同步课程中药ZY12032.0基础能力42353570《中药学》、《中药鉴定技术》备注:1、学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致。2、“开课学期”可以按各专业要求进行调整。3、“实践学时”指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安排的实操训练学时,“其它学时”是指除实验之外的现场观摩、参观、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学时。4、“总学时”指本门课程实际教学学时,不可随意删减。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药用植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习中药专业的其它相关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中药加工、中药制剂生产及中药销售等中药各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培养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技能型人材”为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1)掌握药用植物分类识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药用植物识别的技术;(2)了解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应用开发情况。2、能力目标(1)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快速认识250种以上新鲜药用植物(2)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说出常见药材的药用植物来源。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该课程理论35学时,实践35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如下表所示教学内容及要求学时课程模块项目单元教学内容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模块一药用植物识别基础1.1根的识别1.1.1根的形态特征和根、根系的类型1、掌握根的形态特征2、掌握根、根系的类型1、根的识别能力2、根系的判断能力0.5+0.5*3+2*1.1.2根的变态类型1、了解根的变态原因2、掌握根的变态类型1、根变态类型识别能力2、根变态类型区分能力1.2茎的识别1.2.1茎的形态特征。1、掌握茎的形态特征;2、熟悉根与茎的区别。1、有识别茎特征的能力:如皮孔,叶痕、托叶痕、节、节间、牙等的识别及区分能力。2、有判断根与茎的能力。1.2.2茎的类型。1、掌握以质地对茎进行分类的方法;2、掌握以生活习性对茎进行分类的方法。1、区分木质茎、草质茎、肉质茎的能力2、区分缠绕茎和攀援茎,匍匐茎和平卧茎的能力。123茎的变态类型。1、掌握地上茎的变态类型;2、掌握地下茎的变态类型3、熟悉地下茎与根的不同特征。1、识别地下茎与地上茎的能力。2、区分地下茎与根的能力(如红署与马铃署,天麻与山药)。3教学内容及要求学时课程模块项目单元教学内容知识要求能力要求3、区分小块茎和块茎、小鳞茎和鳞茎。1.2.4牙及其类型。1、掌握芽的来源2、掌握芽的分类1、区分裸芽与鳞芽的能力2、区分花芽、混合芽、叶芽的能力。1.3叶的识别1.3.1叶的组成结构。1、掌握完全叶与不完全叶1、认识叶片、托叶、叶柄、叶鞘,托叶鞘2+2*1.3.2叶片的形状(叶全形、叶端、叶基、叶缘);叶片的分裂;叶脉及脉序类型(网状、平行、二叉);叶片的质地(膜质、纸质、草质、革质、肉质);异形叶性。1、了解叶片的形状2、掌握叶片的分裂、叶脉及脉序类型3、了解叶片的质地、异形叶性1、准确说出常见叶形的能力2、准确判断叶的分裂与锯齿;能判断叶脉的脉序类型3、摸出叶片的质地,有异形叶性的概念1.3.3单叶和复叶(三出,掌状,羽状,单身复叶),叶序(互生,对生,轮生,簇生)。1、掌握单叶和复叶,并了解复叶的形成原因2、熟悉单叶和复叶的类型3、掌握叶序的类型1、准确识别复叶与全裂叶的能力2、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