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课教案——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时间:2010年1月教者:张荣辉教学目的: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重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难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言: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一、核武器1、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3、早期核辐射⑴、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射出来的γ射线和中子流。它与X光相似,以光速直线传播,穿透力强。⑵、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早期核辐射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穿透人体破坏组织细胞,当射线照射身体,杀死细胞到达一定成都时,人就会得放射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白血球减少、脱发等症状。还会使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样对人员造成伤害。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4、核电磁脉冲⑴、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⑵、核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对人、畜没有杀伤作用,但对通信器材、电气设备有破坏作用,可造成电脑硬盘及电子元件毁坏,使系统不能工作。5、放射性沾染(1)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状烟云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和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作用时间长,可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观看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录象)练习:1、核武器是利用______________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鳌?BR>2、看书上第14页的两个图,说明是那种核爆炸方式。3、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______五种。国防教育课教案——对核武器的防护时间:2010年6月教者:张荣辉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措施。2、使学生了解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方法。三、教学难点: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直观讲解,电脑多媒体辅助。五、教学过程:引言:核爆炸后,虽然有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一、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听到预备警报后,要沉着镇静。要做到:1、立即切断电源。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掩蔽。二、核袭击时的防护见到核爆炸闪光而来不及进入人防室外人员的防护方法:1、地物较大时,地物在人和爆心之间,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2、地物较小时,应使头、地物、爆心在一直线上卧倒掩蔽,重点是保护头部。(1和2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3、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卧倒姿势: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垫于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收腹,两腿伸直,脚尖向下着地,暂停呼吸。巨大响声过去后,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进行必要的皮肤防护,就近寻找人防工程掩蔽或迅速远离爆心。室内人员的防护方法:室内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蹲于桌下、墙角时,要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内,把手放于后脑,头部夹于两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