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第二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是生物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初中《生物学》有关显微镜(一般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中考的热点。因此让学生扎实理解和掌握有关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例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A.粗准焦螺旋B.压片夹C.反光镜D.细准焦螺旋解析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迅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压片夹在载物台的两旁各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直径为50mm,一面为平面,一面为凹面,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答案为B。例2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A.物镜B.反光镜C.细准焦螺旋D.遮光器解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目镜是将已被物镜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实像进一步放大,达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可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的用途在例1中已作阐述,故略。答案为A。考点2关于对光操作的要求对光是使用显微镜观察前的一个重要环节。(1)做到“三转”: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2)做到“一线”,即通过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的光线是一条直线。(3)“左视、右开”,即对光时一般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为了便于绘图)。最后通过目镜,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光对好后不要再随便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不能准确地通过反光镜进入通光孔。例1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2解析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或观察物像时,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左眼注视目镜,用以观察视野;右眼同时睁开,用以绘图。答案为D。例2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解析掌握对光做到“三转”操作要求,学会习惯用眼方式,记住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为止。答案为B。考点3关于视野亮度的调节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调节与反光镜、遮光器有关。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平面、凹面)是不同的。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平面镜;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凹面镜。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例1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操作能帮助看清液泡的是A.使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B.使用平面镜和较大光圈C.使用凹面镜和较小光圈D.使用平面镜和较小光圈解析看不清液泡的原因是视野内亮度太大。要想看清楚液泡,需要将视野亮度调暗些。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答案为D。例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节准焦螺旋3B.缩小光圈C.把平面镜换用凹面镜反光D.把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观察解析为使视野亮度调亮,应换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调节准焦螺旋,主要是使镜筒作上下方向的移动的。把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将变暗。答案为C。考点4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1)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