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从何处寻阅读答案VIP免费

美从何处寻阅读答案_第1页
1/4
美从何处寻阅读答案_第2页
2/4
美从何处寻阅读答案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美从何处寻(节选)阅读答案美从何处寻(节选)宗白华①苏东坡论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日:‘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②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补,把它放到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辋川绝句里去是可以乱真的。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的。假使刻舟求剑似的画出一个人穿了一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诗那样完全传达出。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诗人也正是从这幅画里体会到这种意味和感觉,所以用“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两句诗补足它。这幅画上可能并不曾画有人物,那会更好地暗示这感觉和意味。而另一位诗人可能体会不同而写出别的诗句。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的后两句,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③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究的吗?④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这也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⑤但是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画不成。”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随手拈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面前。达·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像里追寻旧影了。达·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谜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无数诗人心魂震荡,感觉这双妙目巧笑,深远如海,味之不尽,天才真是无所不可。但是画和诗的分界仍是不能泯灭的,也是不应该泯灭的,各有各的特别表现力和表现领域。⑥诗里所咏的光是可以先后活跃的,但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而诗像《初日》里虽然境界华美。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彩耀目,直射眼帘。⑦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16.联系全文,分析开篇引述王维的诗的作用。(6分)答:▲17.怎样理解“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所谓‘艺术意境’”?(6分)答:▲18.请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6分)答:▲16.(6分)引述王维的诗,指明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2分);举例论证,证明“诗中可以有画”,“但诗不全是画”(2分);引出下文对诗画关系的探讨(2分)。17.(6分)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形象、具体;画有画外意,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诗句;诗和画各自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情和景圆满结合,所以“就是所谓’艺术意境”。(每点2分)18.(6分)用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引出“诗中有画,但诗不全是画”(1分);接着引用宋朝文人晁以道证明诗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离合同异的辩证关系(2分);再用王安石的诗和达·芬奇《蒙娜丽莎》画为例,引出画和诗的分界是不能泯灭的(2分);最后强调诗和画的圆满结合方是“艺术意境”(1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美从何处寻阅读答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