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曼涅托:曼涅托(活动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祭司和历史学家,用希腊文写成《》一书,该书有片段为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一定的准确性,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用。2.帕勒摩石碑:现存埃及年代最为久远的石刻,因保存在意大利西西里的帕勒摩博物馆而得名,目前仅存部分残片。该石碑记录了埃及古王国第5王朝以前所有国王的名单,国王们对诸如努比亚、腓尼基的远征以及将土地和劳动力捐赠给神庙等重要活动,还涉及诸如尼罗河涨水情况等经济社会生活问题,是研究古埃及国家早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历史的重要资料。3.法老:法老是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它是的音译,其写作,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30)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阿蒙-赖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4.金字塔:金字塔是奴隶制国王的陵寝。在埃及、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和下,今和埃及境内。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西南西古城一带的金字塔最为集中。[1]5.斯芬克斯:“斯芬克斯”原意是古代希腊神话中带有翅膀的狮身女妖,斯芬克斯一词是希腊语音译而来。由于形状怪异,斯芬克斯在人心中,代表埃及文化中所有怪异难解的问题。一般认为,狮身人面是王权的象征,狮子在埃及文化中有“生命之王”的美称,同时又是权威的象征(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狮子的一般正是表示权威)。6.涅杰斯:意为"小人",最早见于埃及古王国时期,是与氏族贵族对立的平民阶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成为中小奴隶主、僧侣,甚至高级官吏和州长,他们占有奴隶和土地。为数众多的涅杰斯则日益贫困化。在第一中间期,涅杰斯成为一个小私有者阶层。中王国时期出现分化,一部分成为土地所有者、奴隶主,即“强有力的涅杰斯”,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为各诺姆所倚重;另一部分则沦为靠施舍过日。“强有力的涅杰斯”是王权与地方贵族斗争的社会支柱,因而也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但由于中王国时期埃及的商品经济关系不够发达,涅杰斯实际上还是很软弱的。在中王国时期的大起义中涅杰斯受到了巨大打击。7.伊浦味陈辞:《伊浦味陈辞》(或译为《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因现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又名莱登纸草。是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写在纸草之上,它所反映的年代,在学术界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在第二中间期。从内容上来看,作者伊浦味站在贵族的立场上,对发生的贫民与奴隶的起义、王权被推翻、国家机器被破坏、有产者的财产被分给穷人等表现出了极端的仇恨。从作者所描述的情况来看,这些情况显然是在起义、暴动时期,并且还表明此时期还发生过外族入侵。8.尼布甲尼撒:(约公元前630年-前561年),是位于的伽勒底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曾征服了犹大国和,并在他的首都巴比伦建成着名的。用巴比伦的语言解释他的名字意思是“皇冠的保护和继承者尼布”,或“保卫边疆者尼布”。9.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是指公元前597~前538年期间,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征服的,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这些人称为巴比伦之囚。10.大流士:大流士一世君主(前558~前486)。出身于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大流士随远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的总指挥。大流士不仅是波斯帝国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着名政治家之一。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11.贝希斯吞铭文:上台后,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两度起义反对他的统治,他严厉地镇压了起义,并将镇压高墨塔暴动和两次人民起义的情况用、埃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