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礼极简史:举手礼、持枪礼、持刀礼有“礼”走遍天下——礼仪和军人礼仪的概念“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军人礼仪,也称军事礼仪、军队礼仪,是军人和军队在内外关系中表示敬意的礼节、仪式,具有严肃、认真、正规、划一的特点。军事仪式是军事典礼的形成,是部队作风、纪律的体现。外交活动中的军人礼仪可以体现国威、军威。军人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军人称呼、军人仪容、军人着装、军人举止、军队内部礼节、对外交往以及军旗、军乐、礼炮、仪仗队等等。而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多种具体的礼节和仪式,如仅与军旗有关的仪式就有授军旗、迎送军旗、升军旗、向军旗宣誓、向军旗告别、赠军旗、军旗覆盖等。向军旗宣誓古代“五礼”之一——军礼无处不在受到礼文化长期影响的中国古代军队在军事实践中筛选、过滤着礼文化的有效成分,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军队礼仪。军礼在我国古代亦称“兵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秦朝阅兵西周时期的军礼为“五礼”之一,即吉、凶、军、宾、嘉。古代“军礼”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西周来看,主要是指军队和军人的行为规范、礼仪形式,既包括交战的规则,也包括了军队中的各类礼仪和纪律。这些礼仪在当时也是维持军事纪律、保证军事行动效率的重要制度。兵法云: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古代将士出征、交战、凯旋乃至战败都有礼。“退避三舍”是一种礼;“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是一种礼;“击鼓而进”是一种礼;“鸣金收兵”是一种礼;打了胜仗,奏凯乐,唱凯歌,是一种礼仪;打了败仗,竖白旗,甚至缴械投降,也是一种礼。正所谓礼仪无处不在。中国古代军事礼仪中的文化内蕴和教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外化仁德,锻造正义之师;彰显节义,陶冶军人情操;明确尊卑,严格军纪制度。《八旗阅阵图》1945年10月10日故宫受降典礼礼多人不怪——世界各国军队礼仪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军队对军人礼仪问题看得很重。如美国陆军认为个人的着装和仪表,是体现军队纪律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俄罗斯军人说:“在俄军,看一个军人的气质如何,只要先看看他的军靴和军服是否干净整洁就大概知道了。”俄军对军人仪容仪表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军人素质养成的重要一环。俄军连队宿舍楼每层都设有专门的擦鞋间。一排鞋刷整整齐齐地放在高出地面几十厘米的脚垫上,墙上挂的是在室内和野营地擦皮鞋的标准动作图。就连因陋就简的野营地里,也有用于熨烫衣服的帐篷。擦军靴、熨衣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俄军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俄军官兵的眼中,军靴和军服是否干净整洁,不仅仅是一个着装仪表的问题,它已经上升到军人气质养成的高度,并进而体现着军人的荣誉与尊严。《俄联邦武装力量内务条令》和其他国家军队的有关条令条例,都对军人的礼节和仪表作出规定。美军各军种的军官、士官、士兵手册中,对军人习俗、礼仪、着装、仪表等都有具体要求和规定。但由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族传统、经济发展等情况不同,各国对军人礼仪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比如,我军军官礼服绶带的佩戴部位是男左女右,而美军正相反,其参谋绶带是男右女左。一些伊斯兰教国家规定女兵不得化妆,外出必须穿长袍,耳、颈、手臂、小腿等不得外露。而苏联女兵根本就没有军裤,一年四季都穿裙子。荷兰等国女兵把化妆作为必修课,是军人礼仪的一部分。美军考虑到女兵的需要,于新世纪初为她们修订了《军人着装与仪表条例》。现在,女兵可以染发,还可以扎时髦的非洲小辫。胜利日阅兵上的俄罗斯女兵们在世界各国所有的军种中,海军无疑是礼仪最多的军种。这大概是因为海军参加国际交往和重大活动最多。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挂满旗、满灯、升挂国旗、设仪仗队和军乐队、舰员分区列队(站坡)、鸣笛、鸣放礼炮、海上阅兵等等。目前,虽然世界各国海军的礼仪在等级划分、规模及执行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其表现形式是基本一致的。北海舰队113舰站坡世界各军兵种的标志性军礼五花八门,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用某种仪式表示:现在我手中没有武器或是无法操作武器。陆军举右手:我的手是空的;骑兵双手拉马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