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之路研究报告河南省遂平县阳丰镇中李双喜一、课题研究背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不到十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差别越来越大,广大人民对子孙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前的教育现状却是城市学校“生满为患”,农村学校生源紧缺,师资配备不足,致使教师工作缺乏热情,学生不能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质量逐年下滑。我们很多农村教育工作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学作文呈现令人堪忧的现状: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在“素质教育”摇旗呐喊的今天,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何以如此呢?首先,小学教育的不重视。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为母语的作文教学必须从小学抓起。然而遗憾的是90%以上的小学教师不重视也不会教学生作文。其次,中学作文教育中的恶性循环:其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表现出严重的功利性。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功利性的思想心态下,中学老师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平时花大力气教学生作文于考试得分是划不算的。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被他们越推越远。其二、作文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其三、作文教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严重失调。在目前中学少数重视作文教学的老师中,存在往往只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而轻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人文积淀的现象。其四、作文讲评的严重畸形。中学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而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路在何方?作为农村中学,相比小学生源相对集中,师资相对配置较好,有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恰借我校开展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东风,近几年以来,我们语文教研组几位同志联合开展了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之路研究工作,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把农村的孩子也都培养成优秀人才为目标,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作有益的尝试。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旨在从当前农村中学实际出发,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改革学科课堂教学和日常教学活动实践等方面,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作文真实反映生活,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快乐课堂。2、本课题将有力地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对以往教学观的反思,对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无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三、课题研究现状分析:1、同类研究现状述评: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是从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出发而设计的探索性教改实践研究。推进语文教学人性化、文学化的历史性转变。近几年参与这类课题研究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多达万人,不少教师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与试验,结合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具有推陈出新的意义.2、本课题组的研究创新点:课题研究完全是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探索农村中学生作文的教学实际,追求最佳教学效果,体现了求真求善的原则;关注学生自我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体现了探究创新的原则;在关注学生作文创新提高的同时,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表达、素材积累、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将作文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体现了螺旋上升、整体推进的原则。四、研究内容:1、课题界定:关于“农村中学生”:是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既研究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环境,还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写作及其作文,整个的作文教学以及我们的研究都应围绕“农村中学生”五个字做文章。关于“提高之路”:本课题内涵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为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提供保障,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同时又要总结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给其他还在摸索前行的农村中学同行指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