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知道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了解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关于唐太宗或武则天的材料,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到在治理国家时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符合历史发展归来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和武则天2、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图片、相关材料四、教学方法故事讲述法、情境导入法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中提到的“唐宗”指的是谁?他在我国历史上有怎样的作为?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二课,一起来了解一下。(二)自主学习学生课前根据自主学习问题,标出重点内容,并将有疑问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合作探究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问题:1、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2、了解“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及结果。3、唐太宗采取的统治措施;“贞观之治”及表现。4、武则天统治的特点及表现。(学生课上交流,分明四组,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回答,老师给与一定的指导)(三)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讨论,根据课本内容和材料进行讨论,每组派一个人发言,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1)贞观之治材料一:课本相关内容材料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三:“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唐太宗材料四: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的第一名称为状元。材料五:“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材料六:展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历史人物的图片。问题探究:1、什么是“贞观之治”?2、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从政治、经济、用人三方面回答)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身上有哪些品质?4、材料五中“以人为镜”的“镜子”指的是材料六中的哪一历史人物?你们知道那些有关此人的故事?(派一名学生代表讲述魏征的故事)总结: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轻徭薄赋、完善科举、选拔人才、知人善任、重视纳谏,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走向鼎盛奠定了基础,他统治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讨论评价: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如何评价唐太宗?总结: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年代中进行评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从伦理道德角度评价,而是应看他的历史活动的影响。也许在道德上唐太宗李世民应受谴责,因为他为了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又使得他不能去“仁慈”。唐太宗以他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他功不可没,是一个贤明的君主。(2)女皇武则天教师: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她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根据你已有的关于武则天的知识,说说武则天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可以不用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教师:虽然武则天在她统治期间,任用酷吏、独断专行、大兴寺庙,但在她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唐朝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为唐朝走向鼎盛奠定了基础,作出了贡献,那么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学生:根据课文总结。教师:展示《无字碑》的图片,你知道无字碑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帝王的墓碑有什么不同吗?它有什么含义?学生:讨论回答。总结: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无字碑。武则天为自己设无字碑的目的是:她的功过由后人评说。作业:请同学们通过学习武则天的内容思考,如果由你来为武则天的无字碑撰写碑文,你会写什么?六、小结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有效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为唐朝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