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悠悠,诗篇篇;水韵诗情满河山——古诗综合性听课记录/河南省南阳油田第五小学吴珂一、赏一赏,领略水之美1、学生了解“水”字的演变。师:请同学们仔细看黑板,(老师板书象形字:水。)看看它像什么?生1:看了这幅图,我想起了一条小河。生2:我觉得它像一条一泻千里的瀑布。生3:我觉得它像一条蜿蜒的小溪。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这是比较古老的“水”字。你们瞧:(学生观看课件播放“水”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体—隶书—楷书—草书—艺术字。)师:这就是“水”字的演变过程。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在这炎炎夏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凉的水世界,去欣赏水中景,去感受水中情!2、课件播放关于水的音像片断,学生初步感知水之美。教师配音:水是恬静温柔的,无风时,海水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微风乍起,水面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红花倒映水中,宛如人间仙境。水是娟秀灵动的,潺潺流水穿梭在山谷、丛林之间,恰似一条条珍珠织就的玉带。水是激昂热烈的,瀑水自天而降,仿佛垂落的天幕在幽谷中展示着大自然的壮美和磅礴。师:神奇秀丽的大自然赋予了水丰富多彩的外衣。在文人笔下,水是五彩斑斓的,你知道哪些佳句写到了水的色彩呢?(师板书:色)它又带给你怎样的美感呢?3、学生交流、体会,进一步领略水之美。(1)水之色:学生交流、体会关于写水色彩的经典名句。生1:我知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把碧绿的江水比作水中的蓝草,在阳光的照耀,岸边盛开的鲜花像火一样红艳,如此美的江南怎不令人怀念呢?师:真是“花因水似火,水因花如蓝。”让我们跟随白居易一起去回忆那迷人的江南。生齐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生2:我知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遥望月光下的洞庭湖,湖面呈银白色,波光粼粼,银光闪闪,就像一个银白色的盘子。再加上湖中苍翠欲滴的君山,就像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在这一青一银两色的映衬下,使这个秋夜显得更加和谐、神秘。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描述,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是呀,在诗人的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生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瞧,一只大白鹅向河中间游来了。它那洁白的羽毛衬托着红红的脚掌,再加上那碧绿的池水,构成了一副美丽宜人的画面。师:真是一幅有趣的“白鹅嬉水图”。生4:我还知道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人用碧绿的江水凸显飞鸟的洁白,用青山衬托山花的红艳,如此鲜明的颜色很容易使人产生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喜欢春天啊,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美丽的春天吧!生齐诵:“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生5: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残阳横铺在水面上,在余辉的照射下波光闪动,江水一半呈深深的绿色,一半呈红色。这奇妙的景色真令人喜爱。师:是啊,这种金波粼粼,黛绿瑟瑟的光色交错,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色,正如《唐宋诗醇》评价此诗“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生6:我还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写出了晚霞倒映在碧水之中,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的瑰丽景色。师:多么美丽的画卷啊!师:水不仅色彩斑斓,它还最富于变化。它时而涓涓细流,妩媚多姿;时而波浪滔天,雄奇壮美。它,变幻多姿,给人以无穷的享受。你知道哪些佳句中写到了水的形态,(师板书:形)它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2)水之形:学生交流、体会关于写水形态的经典名句。生1:李白曾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写出了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真怀疑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层落到了人间。师:这一泻千里、雄伟壮观的景象怎样才能吟诵出来呢?生2:要读得慢一点儿,声音要高一些。生3:我觉得应该读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师:说得好!刚才老师觉得你吟诵时那种磅礴的气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你想不想再读一遍?生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